麻醉在骨折手術中的應用與管理:從風險到實用建議
骨折手術對于許多中老年朋友來說并不遙遠,尤其在小區里,不時能聽到誰因為摔了一跤住進了醫院。說起來,現代骨科手術進步很快,但背后的“無聲功臣”——麻醉技術,其實才讓患者擺脫痛苦、安全度過關鍵節點。本篇就用輕松的方式,聊聊骨折手術中麻醉到底干了啥,什么風險需要警惕,以及有哪些靠譜的康復建議,幫你或身邊人安心面對手術這道坎。
??01 麻醉讓骨折手術變得可能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印象:骨折手術動輒幾個小時,不光是醫生技術高,更離不開麻醉醫生的守護。麻醉的作用就像悄悄為患者撐起一把保護傘,把疼痛、緊張、甚至意外反應都隔離在外,讓術者可以放心動刀。以左脛腓骨干骨折為例,創傷區域廣、操作時間長,如果沒有麻醉合作,普通人很難忍受。
不過,麻醉不僅僅讓你“睡一覺”。它還要維持心跳、呼吸平穩,避免因為血壓波動和失血帶來的危機。對年紀偏大或有基礎病的患者來說,這份安全感尤其重要。所以,麻醉不只是輔助,而是真正的守門員。
??02 手術前:麻醉醫生都在評估啥?
-
1. 詳細問診和體檢: 麻醉前夕,一般都會見到麻醉醫生詳細詢問既往疾病、過敏史、用藥情況。
比如有位58歲女性因為摔倒導致左腿和手腕多處骨折,麻醉師會仔細核查她是否有高血壓、心臟病或糖尿病,確保后續麻醉方案更安全。 - 2. 化驗檢查不馬虎: 通常會安排血常規、心電圖、肝腎功能等檢查——這些數據相當于給手術時時刻監控做足準備。
- 3. 風險分級和溝通: 結合體重、年齡以及傷勢(比如軟組織腫脹、是否開放性傷口),醫生會明確麻醉風險等級,并和家屬及時溝通。
這些細致的評估不是例行公事,而是為了讓患者少走彎路。正如美國麻醉醫師協會所強調:“標準化的術前評估能顯著降低圍手術期并發癥。”[1]
??03 手術中如何選擇麻醉方式?
不同部位骨折需要搭配合適的麻醉方式,醫生會根據傷情、手術難度和個人特點來選擇,通常有以下幾類:
- 全身麻醉: 讓人“安睡”狀態下完成手術,適合操作時間長或創面大的骨折,比如脛腓骨干骨折合并多發損傷。不適合有明確麻醉禁忌、呼吸系統不穩定的患者。
- 區域麻醉(如腰麻、硬膜外麻醉): 常用于下肢骨折手術,優勢是術后蘇醒快、對心臟壓力小?;颊卟粫兄中g帶來的疼痛,但意識清醒,對早期活動和交流有幫助。
- 神經阻滯: 用于局部或小范圍的手術,針對特定區域的神經給藥。恢復快、并發癥少,但操作需專業醫生操作。
實際上,每種麻醉方式都有優缺點,選擇時重點看患者的體質、基礎病和手術要求。舉個例子:對行動本來不便的老年女性,醫生可能傾向于區域麻醉,最大限度減少全身麻醉帶來的副作用。這種針對性的安排,是手術安全的又一道鎖鏈。
??04 手術時監控:不是做完麻醉就萬事大吉
很多家屬以為麻醉就只是讓人睡一覺,其實背后工作量驚人。麻醉醫生要時刻盯著儀器,實時監控心跳、血壓、呼吸頻率和血氧飽和度,有一點異樣都要馬上處理。特別是對于有貧血、腎功能異常或基礎病患者來說,術中管理至關重要。
如果發現心率突然異?;蜓獕后E降,麻醉團隊要快速應對,比如調整藥物、加強呼吸管理,甚至同步安排輸血。整體流程非常細致,麻醉醫生通常是整個手術團隊中最早進場、最后離開的成員之一,真正起到了“操盤手”的作用。
??05 術后鎮痛:康復路上的“潤滑劑”
很少有人不怕術后疼痛。其實,現代醫療已經能做到讓大部分患者幾乎不怎么痛。麻醉醫生會定制化方案,比如聯合使用鎮痛泵、口服或注射止痛藥,還可以采用局部神經阻滯來緩解敏感區域的不適。這樣能讓患者愿意配合早期活動,加速愈合。
拿上面那位58歲女性來說,手術結束后,她采用了鎮痛泵輔助,感受僅為“隱隱作痛”。順利下地活動后,睡眠飲食也都恢復得不錯。現實生活中,不少患者因為害怕疼直接拒絕手術,其實術后鎮痛做得好,整個恢復過程輕松不少。
??06 手術后飲食康復和靠譜建議
- 牛奶: 富含鈣質,有助于骨骼愈合;建議每日飲用250-400ml。
- 雞蛋: 蛋白提供愈合必需的氨基酸,但一次不宜吃太多,每天1-2個即可。
- 豆腐: 大豆蛋白和鈣雙重補充,建議隔天攝入一次,一次半塊左右。
- 橙類水果: 維生素C促進傷口愈合,可每日補充1個。
- 瘦肉: 提供鐵元素和蛋白,有利于血紅蛋白恢復,每天約50-100g即可。
除此之外,保持適度水分攝入有助于代謝廢物,避免術后便秘。飲食切忌大補,逐漸增加營養吸收就好。至于運動方面,建議根據骨科醫生指示慢慢增加下肢活動,比如踝泵或膝關節屈伸訓練,不需要操之過急。
此外,如果出現劇烈腫脹、持續性疼痛或傷口發熱等變化,別等到天亮,及時聯系醫生或回院復診,是最靠譜的選擇。
參考文獻
- Apfelbaum, J. L., Connis, R. T., Nickinovich, D. G., et al. (2012). Practice Advisory for Preanesthesia Evaluation: An Updated Report. Anesthesiology, 116(3), 522-538.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2307319/
- Smith, T. O., Hing, C. B., Toms, A. P., et al. (2018). Incidence and management of early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intramedullary nailing of tibial shaft fractures. European 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 Traumatology, 28(3), 445-452.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9498021/
-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Task Force on Acute Pain Management. (2012).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Acute Pain Management in the Perioperative Setting. Anesthesiology, 116(2), 248-273.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2227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