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靜脈內瘺:透析患者的日常護理寶典
01 內瘺在透析中的角色是什么?
說起來,動靜脈內瘺就是“專門為血液透析搭建的一條高速通道”。有點像在胳膊里修建一條可以應對大量血流的“健康快線”,讓透析機器可以快速、安全地完成血液凈化。大部分用的地方是前臂,也有些人需要用到上臂。手術方式主要是讓動脈和靜脈直接連起來,這樣靜脈就變得結實有彈性,透析時就方便了。
如果腎臟不能正常工作,身體的廢物和水分堆積起來,血液透析就成了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動靜脈內瘺就是透析成功的核心條件。它一旦出了問題,整個治療節奏都要被打亂。單靠吃藥或者打針,沒辦法替代內瘺的作用。
02 內瘺建成后要點與維護經歷
- 術后恢復:最初做完內瘺,手臂會有點腫脹、麻木,有些人可能感覺動脈“跳動”明顯。
- 通暢監測:內瘺做完后,醫生通常會建議用指尖輕觸內瘺部位,能摸到“嗡嗡”的震顫感,這代表血流通暢。消失或減弱,算是一大警報。
- 真實案例: 有位56歲的男性患者,術后一周內幾乎天天自己摸內瘺,發現第三天震顫變弱,及時報告,復查發現有血栓傾向,及時處理后順利恢復。這個例子說明:定期自查及時反饋,內瘺才更安全。
03 為什么內瘺容易出問題?
風險因素 | 影響機制 & 簡述 |
---|---|
年齡增大 | 血管彈性變差,容易狹窄或堵塞 |
糖尿病史 | 長期高血糖損傷血管細胞,內瘺存活率降低 |
反復穿刺 | 容易產生瘢痕和血管損傷,導致血流障礙 |
血脂高 | 加速血管硬化,內瘺閉塞概率增加 |
遺傳因素 | 部分人天生靜脈較細,適應力有限 |
研究資料(Kakisis JD et al., 2005)顯示,內瘺閉塞風險大大增加與患者的基礎疾病和血管條件密切相關。不少患者因為透析年限越來越長,血管損耗成了大問題。
04 內瘺怎么日常護理會更安心?
- ?? 保持清潔:每天溫水清洗穿刺區,透析后擦干,減少局部皮膚感染機會。
- ?? 觀察變化:發現內瘺腫脹、變紅、變熱或出現持續性疼痛時,及時去醫院復查。
- ?? 聆聽震顫:可以用手機錄音比對每天的“嗡嗡”聲,有異常提前發現。
- ? 穿刺后按壓:透析結束要注意,用無菌棉簽按壓穿刺點3-5分鐘,讓血止住,避免血腫。
操作 | 頻率 |
---|---|
自查震顫 | 每天1次 |
穿刺部清潔 | 每次透析前后 |
避免提重物 | 術后1個月 |
穿寬松衣物 | 一直 |
05 并發癥怎么預防與化解?
- 感染:穿刺區反復紅腫、流膿時,停止使用內瘺,聯系專科醫生,避免擴散(參見 Hasegawa T et al., 2022)。
- 血栓堵塞:突然沒有震顫或“嗡嗡”聲,需要盡快到院,部分情況下可通過用藥或局部處理解決。
- 動脈盜血:手指發涼、變蒼白、感覺異常時,表示內瘺搶奪了手部血供,也得馬上評估。
06 和醫生怎么交流最靠譜?
- ?? 復查頻率:動靜脈內瘺最初建議三個月復查一次,之后每半年到醫院做一次B超檢查。
- ?? 溝通內容:透析中有任何新癥狀及時告訴專科醫生,比如穿刺困難、血液流速異常等。
- ??? 帶齊材料:每次復查別忘了帶上透析記錄卡以及之前的相關檢查結果,讓醫生更快判斷問題。
溝通順暢比什么都重要,有問題不拖延,很多并發癥都能提前防住。
07 調整心態,生活更順暢
內瘺治療會持續相當長時間,一些人可能會覺得焦慮、煩悶。其實情緒的變化和身體反應一樣,都是可以調節和適應的。找到適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多和朋友交流,哪怕只是曬曬太陽,也有助于緩解透析帶來的心理壓力。
飲食方面可以適當多選擇富含優質蛋白、膳食纖維的食物(比如:鱸魚、豆腐、菠菜),這些食材有助于恢復和維持體力,同時幫助傷口愈合。運動也不必完全停下,簡單的手臂伸展操對內瘺部位有好處,但要注意循序漸進,避免用力過猛。
內瘺護理沒有想象中那么難,每天花點心思,學會觀察和配合檢查,大多數問題早期都能識別出來。平時別給自己太大壓力,有困惑多和醫生聊聊,哪些做得好、哪里還能加強,都能一點點變好。身體和心情都調整好了,透析其實也能過得平穩自在。
參考文獻
- Kakisis, J. D., Lionaki, S., & et al. (2005). Comparison of Contemporary Methodologies for Vascular Access Creation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 41(6), 1185-1191. https://doi.org/10.1016/j.jvs.2005.02.011
- Hasegawa, T., Yamamoto, S., & et al. (2022). Infection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vascular access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8(1), 1-12. https://doi.org/10.1186/s41100-022-004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