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病情持續,身體的信號會變得更明顯。比如甲狀腺亢進的患者,有時會出現持續心慌、手抖、體重驟減,即使吃得多也瘦;甲狀腺減退的朋友可能會整天覺得冷、記憶力減退,皮膚變干、臉腫。曾有一位52歲的男性,發現體重悄悄降了6公斤,心跳還總是快,才檢查出甲狀腺功能異常。這提醒我們,微妙的健康變化有時意味著隱藏的問題,別只當是壓力大或者年齡的原因。
02 碘的隱藏“魔力”:微量卻關鍵
很多人都知道碘和鹽有關系,但碘并不是隨便吃多吃少無所謂。
碘的真正角色簡單來說,它是甲狀腺激素合成的“主要原料”——一種支持身體大工廠正常運行的基礎元素。
甲狀腺細胞需要碘元素合成甲狀腺素,之后再被釋放到血液中,調節身體的方方面面。不夠時,甲狀腺就像缺貨工廠,激素產量跟不上,身體功能也會出問題。
參考數據: 年齡 | 每日推薦碘攝入量(μg) |
成人 | 150 |
孕婦 | 220 |
哺乳期 | 250 |
(參考:Zimmermann, M.B. "Iodine deficiency." Endocrine Reviews, 2009) 長期缺碘的風險不少。兒童可能會影響智力發育,成年人則容易引發甲狀腺腫大甚至甲減。
反過來,碘攝入太多(如長期大量吃藻類)也可能傷害甲狀腺,使其功能紊亂。這里的關鍵是量“恰到好處”。
05 哪些飲食、習慣可能會影響甲狀腺?
其實,有些食材和飲食習慣,可能會在不經意間影響甲狀腺的工作。這里舉幾個例子,方便你更好分辨:
- 大量十字花科蔬菜(比如生卷心菜、白菜、蘿卜) → 常吃沒問題,但如果長期大量生吃、尤其在碘缺乏地區,可能干擾碘的吸收。
- 極端低鹽或無鹽飲食 → 一味追求低鹽,反而可能減少碘攝入,尤其是本身碘儲備就不夠的人。
- 頻繁攝入含高硫化物、氟化物水源 → 部分自然水中可能含有抑制甲狀腺功能的成分,偶爾喝影響不大,但長期高濃度要謹慎。
有一位35歲的女性患者,因迷信生機飲食,半年里幾乎天天生吃卷心菜和花椰菜,還堅持低鹽,最終出現甲狀腺腫,體力下降。這個經歷說明:飲食上的極端、偏好并不總是健康。
??小心:甲狀腺患者不宜自行進補高含碘的保健食品,特別是已經有甲狀腺疾病的人,一定要聽取專業醫生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