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栓塞:隱蔽的致命危險與現代醫學的對策
01 急性肺栓塞,究竟是什么? ???
在醫院急診的走廊里,??梢钥吹叫貝?、喘不過氣的人被攙扶進來。其實,急性肺栓塞就是其中一個不太常被提起,但危險度極高的問題。它指的是血塊(主要來源于下肢靜脈血栓)突然堵在了肺動脈,讓肺的“主通道”瞬間受阻。簡單說,就是人體內出現了“交通堵塞”,導致氣體交換受到影響。
急性肺栓塞就像是身體里的一場“突發事故”,有時毫無征兆,甚至未曾想到,危險已經悄然逼近。每年,它可能讓上萬中國人陷入生命危急,不過很多人直到真正發病才知道它的存在。
急性肺栓塞就像是身體里的一場“突發事故”,有時毫無征兆,甚至未曾想到,危險已經悄然逼近。每年,它可能讓上萬中國人陷入生命危急,不過很多人直到真正發病才知道它的存在。
疾病類型 | 主要表現 |
---|---|
急性肺栓塞 | 肺動脈被血栓堵塞,呼吸系統受影響 |
慢性呼吸疾病 | 長期慢性炎癥/堵塞 |
02 變化與警報:輕微到嚴重的癥狀信號 ??
1. 輕微癥狀,容易被忽略
一位52歲的公司職員,偶爾覺得走樓梯時有點喘,偶爾胸口有點悶。他把這些當成“年紀大了”,并沒有太在意。
有的人急性肺栓塞早期只是偶爾覺得空氣不夠用,或者間斷性地有點胸部不適,有時還會輕咳。但因為癥狀輕微,不少人誤以為只是累、著涼,并未警覺。
2. 明顯癥狀,警鐘敲響
有時癥狀會突然變得很明顯:呼吸急促、持續胸痛,活動一點就嚴重透不過氣,甚至突然咳出血痰,心慌、出汗,一種莫名的瀕死感。碰到這種情況,就絕不能再當成小毛病扛。
一位52歲的公司職員,偶爾覺得走樓梯時有點喘,偶爾胸口有點悶。他把這些當成“年紀大了”,并沒有太在意。
有的人急性肺栓塞早期只是偶爾覺得空氣不夠用,或者間斷性地有點胸部不適,有時還會輕咳。但因為癥狀輕微,不少人誤以為只是累、著涼,并未警覺。
2. 明顯癥狀,警鐘敲響
有時癥狀會突然變得很明顯:呼吸急促、持續胸痛,活動一點就嚴重透不過氣,甚至突然咳出血痰,心慌、出汗,一種莫名的瀕死感。碰到這種情況,就絕不能再當成小毛病扛。
TIPS: 如果出現突發持續胸痛或者難以緩解的呼吸困難,要立即就醫。特別是有下肢腫脹史的人群,這種癥狀更要高度重視。
03 診斷手段:醫生是如何“揪出”肺栓塞的???
一旦懷疑肺栓塞,醫生通常會根據癥狀、病史先進行初步判斷。隨后,診斷進入到相對“高科技”的階段。
- 1. 血液檢測:比如D-二聚體,是一種血栓發生后釋放到血液中的標志物,偏高時提示體內可能有血栓形成。
- 2. CT肺動脈造影:目前最常用、直觀的診斷方法。通過增強CT掃描,能清楚看到血栓是否堵住了肺的“管道”。
- 3. 超聲心動圖:用于評估心臟和肺動脈壓力的變化,輔助判斷肺栓塞嚴重與否。
例子:63歲的男性,有突發持續胸痛,經CT肺動脈造影確診肺栓塞,及時接受治療。
醫生建議:出現高危癥狀時,選擇醫療資源較好的綜合性醫院或心臟專科更為穩妥。
04 現代治療手段有哪些???
急性肺栓塞的治療遵循“解除阻塞、恢復循環”的原則。不同嚴重程度的患者,治療方法也有所不同。
- 抗凝治療:絕大多數患者會優先使用抗凝藥物(如低分子肝素、華法林、直接口服抗凝藥等),防止血栓進一步擴大。
- 溶栓治療:如果病人癥狀極重,甚至休克,醫生可能選擇溶栓劑(如阿替普酶)快速溶解已形成的血栓,挽救生命。
- 介入手術:當藥物效果不理想或血塊體積太大,可能考慮導管取栓、外科手術取栓等手段。這一步需要心胸外科團隊的配合。
- 氧氣支持:在病情緊急時,會輔助吸氧,減輕缺氧引起的不適。
治療初期多在醫院內進行,部分病人穩定后可在醫生指導下家庭管理。
05 風險分析:是哪些原因讓我們暴露在危險中???
肺栓塞雖然危險,但并非“無跡可尋”。有哪些原因會增加風險?其實,長期久坐、臥床、靜脈曲張,都是常見誘因。
- 靜脈血栓:腿部靜脈血栓(深靜脈血栓,DVT)最為常見。如果血塊脫落上行,被血流帶到肺部,就容易堵塞肺動脈。
- 長期臥床或手術后:骨折、手術后活動受限時,血流緩慢,容易形成血栓。例如一位71歲的女性,因骨折臥床,術后四天突發呼吸困難,診斷為肺栓塞(僅此一次病例引用)。
- 腫瘤和某些慢?。?/strong>腫瘤、心血管疾病、肥胖、特定遺傳因素都會讓血液更容易變“黏稠”,觸發血栓風險。
- 特殊人群:部分避孕藥或雌激素替代治療也會輕微增加血栓風險。調查數據顯示,靜脈血栓發病率在老年人群體中明顯升高。(Alikhan, R., et al., 2004, Blood, 103(10): 3538-3544)
特別要留心久坐不動、重大手術或下肢外傷后,血栓風險最高。
06 如何主動預防肺栓塞?實用建議大全???
正面行動遠比恐懼焦慮更有用,下面這些方法值得長期堅持:
- 獼猴桃 + 富含維生素C,有助于改善血管彈性 + 每天搭配早餐或下午茶,營養搭配最佳
- 深海魚(如鮭魚) + 含有豐富Omega-3脂肪酸,幫助調節血脂,促進血流通暢 + 每周吃2-3次效果更好
- 燕麥片 + 膳食纖維豐富,對于心血管有益 + 常用作早餐主食,易與多種食材搭配
- 菠菜 + 富含葉酸,幫助調節血液健康 + 建議焯水后涼拌,保持營養
- 日常可增加適量運動,比如散步、上下樓梯、適時伸展。長時間出差、旅行或辦公,建議每小時起身運動5分鐘。
- 40歲以上人群,定期檢查血糖、血脂和血壓,了解家族病史。
- 如果近期做了大手術或需長期臥床,請積極配合醫生,遵醫囑使用彈力襪或抗凝藥物。
- 所有高危因素存在者,出現突發胸痛或呼吸困難時,應第一時間前往大型醫院就醫。
日常飲食多樣化、多喝水,積極改善生活方式,有助于減少風險。
07 展望與新進展:醫學在進步,我們有更多希望??
科學界一直在尋找更精準的診斷方法和更高效的治療策略。近年來,人工智能輔助判讀CT、快速血液檢測等手段,讓診斷變得更快更準。新型口服抗凝藥物(NOACs)因副作用更小、管理更便捷,逐步成為主流。(Kearon, C., et al., 2016, Chest, 149(2): 315-352)
部分前沿研究專注于開發更短療程、定制化的抗凝方案,既保證安全,也讓患者生活質量提升。此外,預防學領域越來越重視家庭醫生、動態風險評估,并不斷優化宣教工具。
部分前沿研究專注于開發更短療程、定制化的抗凝方案,既保證安全,也讓患者生活質量提升。此外,預防學領域越來越重視家庭醫生、動態風險評估,并不斷優化宣教工具。
其實,我們可以看到,醫學進步讓肺栓塞患者的生存率逐年提高,挽救了更多生命。
積極了解健康新知,和醫生保持良好溝通,有助于自身健康管理。
主要參考文獻
- Alikhan, R., Peters, F., Wilmott, R., & Cohen, A.T. (2004). Fatal pulmonary embolism in hospitalised patients: A necropsy study. Blood, 103(10), 3538–3544. https://doi.org/10.1182/blood-2003-10-3333
- Kearon, C., Akl, E. A., Ornelas, J., et al. (2016). Antithrombotic Therapy for VTE Disease: CHEST Guideline and Expert Panel Report. Chest, 149(2), 315–352. https://doi.org/10.1378/chest.15-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