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有位32歲的女士只是忘記摘掉鼻環,檢查片上整個鼻腔都出現陰影,白跑一趟。
很多人覺得,帶點金屬飾品,最多拍出來照片上不清楚,實際還可能有身體上的風險,尤其對于某些類型的金屬物品,更需要小心。
以下幾類人群做磁共振一定要提前和主治醫生溝通金屬相關風險:
特殊人群 | 涉及金屬 | MRI可行性 |
---|---|---|
心臟起搏器患者 | 起搏器屬電子金屬材料 | 絕大多數情況下禁做MRI,少數新型MRI兼容需專業評估 |
關節置換、鋼釘固定 | 人工關節、釘、板等含金屬 | 部分鈦合金材料問題較小,但詳細型號需醫生確認 |
牙科種植體、假牙 | 牙冠、義齒、多為金屬 | 大部分在頭頸部MRI會有影響,胸腹部影響小 |
文身/紋眉/美瞳等 | 部分含微量金屬 | 有輕微影像偽影及局部加熱風險,需提前報告 |
有位26歲的女士,有美瞳植入且未說明,做頭部MRI時出現眼部不適。最終醫生緊急停檢,幸虧無大礙。這說明:特殊金屬物品并不僅限于傳統醫療器械,日常美容類產品也存在隱患。
首要步驟 | 全面告知醫生個人及植入相關情況,包括任何金屬手術史、美容項目等 |
全面脫除 | 將所有外衣飾品、手機鑰匙、發卡、隱形眼鏡、助聽器、磁性貼身物品等全部摘除 |
注意醫用植入物 | 主動提供植入物型號說明書,部分植入物可查防偽碼確認可否MRI |
特殊人群咨詢 | 高齡、孕婦、嬰幼兒等要咨詢醫生是否適合MRI,對金屬更加敏感 |
其實醫學工程人員一直在努力讓磁共振檢查更便捷、安全。比如開發“無磁性鈦合金”假體、MRI兼容起搏器等,這些新材料可以減少與磁場的相互作用,極大降低風險。國際上也有MRI專用的植入器械標準,推動更多患者安全受益(Schenck, 2005, Magn Reson Imaging Clin N Am)。
另一方面,新的磁共振算法和硬件,也能更好抵抗“磁場畸變”,有些小型MRI甚至在雜散磁場下也能有效成像。不過,現階段“零風險”還不現實,尤其在高磁體機型下,遵循傳統的排查流程還是最靠譜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