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與肌肉萎縮:理解原因與重新崛起
在生活中,你可能見過誰突然骨折了——不管是滑雪摔倒,還是樓梯沒踩穩。朋友談起骨折后康復時,不時會提到“肌肉感覺沒力氣了”,或者“腿比另一邊細了一圈”。這些看似小問題,其實藏著大健康門道。今天,咱們就換個角度聊聊:骨折、之后的肌肉萎縮,與重新恢復健康的那些你該知道的事。
01 骨折其實離我們沒那么遠
當骨頭出現斷裂、裂縫甚至粉碎,我們稱之為骨折。骨折分很多類型,比如直線形的“簡單骨折”、若骨頭刺破皮膚就是“開放性骨折”,還有輕微錯位的“綠色樹枝樣骨折”(這個多見兒童)。
對兒童來說,骨頭比大人軟,骨折后恢復能力強,但也容易因為運動活潑發生意外。在成年人中,骨折常出現在高強度運動或者意外事故后;而老年人則因骨質疏松,哪怕輕微跌倒也能出現骨折。據2020年一項流行病學研究,全球每年大約有1.8億例新發骨折病例,60歲以上人群中骨折發生率明顯升高(S?zen, ?z???k, & Ba?aran, 2017)。
02 為什么會骨折?
- 意外外力:大部分年輕人的骨折都是摔傷、車禍、體育運動時扭傷造成。比如一位22歲的男生,籃球比賽中跳起落地時扭傷了腳,拍片顯示腓骨有裂縫。
- 骨質疏松:年紀大了,骨骼像發泡的蛋殼,一碰容易斷。75歲的奶奶在家拎水滑倒,髖部骨折,檢查發現和多年骨質疏松有關。
- 慢性壓力和疾病:有些運動員反復負重,或者糖尿病、風濕等慢病患者,骨頭承受力下降,久而久之也可能無聲無息裂開。
03 骨折后,為什么會肌肉萎縮?
“為什么骨折后腿變細了?”其實,這和肌肉萎縮有關。簡單來說,肌肉萎縮就是肌肉的體積和力量都變小了。在骨折后,受傷部位常要打石膏、夾板——長時間不用,那塊肌肉像被關了“小黑屋”,慢慢消瘦下去。
原因 | 舉例說明 |
---|---|
長時間不活動 | 右腿骨折打石膏4周后,腿部圍度肉眼變細1cm以上 |
局部血液循環變差 | 受傷后腫脹,肌肉營養下降,恢復慢 |
神經傳導受阻 | 某些高齡骨折患者,合并輕微神經損傷,肌肉更易萎縮 |
04 骨折康復:為什么肌肉萎縮成大難題
骨折后,醫生經常會說“安心靜養”,但長期不動帶來的肌肉萎縮,讓不少患者康復變慢。尤其老年人和慢病患者,肌肉力量變弱后,走路容易跌倒,甚至日常生活都受影響。
以55歲的李阿姨為例,摔倒導致腳踝骨折,最初疼痛明顯,不敢活動。長時間的制動,讓她的左小腿肌肉短時間內軟塌塌的,踝關節變僵硬。復查時醫生建議加強康復鍛煉,她才意識到,康復訓練和固定治療同樣重要。
05 如何預防和減緩骨折后的肌肉萎縮?
方法 | 實踐建議 |
---|---|
循序漸進的物理治療 | 骨折處穩定后,遵醫囑從簡單的關節活動(比如持球轉腕、床上屈膝)做起。逐步加大難度,幫助肌肉恢復。 ?? 居家可做踝泵動作、彈力帶牽拉等簡單訓練。 |
合理膳食 | 蛋白質+優質碳水:瘦肉、魚、牛奶、豆制品有助于肌肉和骨骼修復。 維生素D和鈣有助于骨愈合。 食用建議:一天兩次奶制品,自制燉雞湯搭配蔬菜雜糧飯。 |
早期心理疏導 | 有些人會因為長時間制動,情緒焦慮,影響恢復。家人多鼓勵、及時就醫心理干預很有幫助。 |
專業康復隨訪 | 建議骨折后3個月內,至少3-4次??瓶祻驮u估,醫生能根據恢復進度及時調整訓練強度。 |
06 重新崛起:真實恢復故事
一位48歲的公司職員,半年前外出騎行不慎摔斷大腿骨。剛開始打石膏,加上怕疼,基本上右腿幾乎不用。他坦白說,一段時間連上下樓梯都不敢想。后來在康復師的指導下,逐步開展牽拉和抗阻訓練,三個月后腿部圍度恢復到接近健側水平。他最有感觸的一句話是:“等著不如動起來,走出那一步,健康一點點回來了?!?/span>
常見問題答疑
- Q:骨折后多久可以開始做康復訓練? A:通常骨折端穩定或醫生允許后即可開始簡單被動活動。如果術后或石膏未拆前,有些關節也能進行一定范圍的安全鍛煉,但動作強度一定遵循醫生建議。
- Q:吃什么有助于骨和肌肉恢復? A:牛奶、魚、瘦肉、豆制品有利于蛋白質補充和骨骼修復;綠色蔬菜和堅果富含礦物質和維生素,有益整體康復。
- Q:骨折后發現肌肉明顯變細,正常嗎? A:局部萎縮常見,恢復期配合功能訓練能慢慢逆轉。如果萎縮迅速或伴有麻木、持續無力,建議及早就診檢查神經功能。
參考文獻
- S?zen, T., ?z???k, L., & Ba?aran, N. C. (2017). An overview and management of osteoporosis. European Journal of Rheumatology, 4(1), 46–56.
- Wall, B. T., Dirks, M. L., van Loon, L. J. (2013). Skeletal muscle atrophy during short-term disuse: implications for age-related sarcopenia. Ageing Research Reviews, 12(4), 898-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