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了解胃癌:風險、癥狀與管理
01 | 胃癌是什么?
一提起胃癌,很多人會覺得有點遙遠,其實日常生活中不乏和胃部健康相關的小困擾。胃癌,簡單來說,就是“胃里的細胞變得異?;钴S”,形成一種叫惡性腫瘤的不正常組織。它最早常藏在胃壁的黏膜上,如果不及早發現和干預,有擴散、威脅健康甚至生命的可能。胃癌不像頭疼感冒那么直觀,有時候它就像廚房下水道的小堵塞,早期不容易察覺,但時間一長問題可不小。全球數據顯示,胃癌發病率和致死率都不低,中老年群體發病更多,男性略高于女性[1]。
????? 科學地看待胃癌,不應過度擔憂也不能掉以輕心。重視消化道的“細節信號”,能在早期守護住健康。
02 | 哪些癥狀提醒我們注意胃健康?
胃癌的早期癥狀其實不容易發現,很多人甚至感覺不過是“一點小毛病”。如果你有偶爾的上腹部不適、胃脹或者輕微泛酸,這些常常被人忽略。不過,癥狀一旦轉向以下幾種,就要小心了:
- 持續腹部疼痛:不是偶爾疼一下,而是反復發作或感覺越來越重,特別是飯后。
- 食欲減退與體重下降:有些人莫名其妙食量變小,短期內明顯消瘦,背后可能隱藏著胃部的異常變化。
- 消化不良、噯氣、嘔吐:如果這些情形成了家常便飯,偶爾還伴有惡心或者嘔吐物中帶血,務必引起重視。
- 黑便:排便呈黑色,類似瀝青質地,說明肚子上端可能有出血問題。
比如,一位64歲的男士,幾個月來反復出現噯氣,后來消化科醫生通過胃鏡才發現早期胃癌。這說明,偶爾的小不適如果經常重復,或癥狀明顯,就需要及時到醫院檢查,別拖延。
03 | 為什么會得胃癌?——淺談病因機制
說到底,胃癌不是一夜之間冒出來的。打個比方,這就像是一座橋,反復承受超負荷才最終塌方。病因多種多樣,長期的影響機制如下:
- 慢性炎癥:經年累月的慢性胃炎(比如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的),讓胃黏膜受損,正常細胞一步步變異,可能演變為癌細胞[2]。
- 胃部潰瘍:胃潰瘍久治不愈,局部組織反復“修修補補”,新生細胞容易出錯,長期甚至可能跨入癌變門檻。
- 幽門螺桿菌(Hp)感染:這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胃部細菌,被認為是胃癌重要危險因子。長期感染易導致胃黏膜腸化生、萎縮甚至癌變[3]。
- 遺傳和家族史:部分人天生攜帶相關易感基因,尤其是一級親屬(父母、兄弟姐妹)曾患胃癌的人群更需警覺。
- 年齡、性別、環境:一般來說,年齡越大風險越高,男性多于女性;部分地區因飲食、衛生等因素胃癌發病率較高。
不過,上述因素并非“必然”,有的人多年感染幽門螺桿菌也可能終身無事,關鍵還在于個體差異和后天管理。
04 | 如何科學預防胃癌?
預防胃癌,核心還是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定期健康監測。下面這幾條,日常簡單易行,效果也很實在:
- 蔬菜水果多多益善:比如西蘭花、胡蘿卜、蘋果、藍莓,這些富含維生素和植化物,幫助修復胃黏膜,增強局部免疫[4]。建議每天兩餐中都配些綠色或黃色蔬菜和新鮮水果。
- 優質蛋白不可少:如魚肉、豆腐、蛋等,有助于身體細胞修復和恢復。建議每餐有1-2兩左右優質蛋白質來源。
- 定期胃部檢查:40歲以后可以兩年一次做胃鏡,如有家族史或已知慢性胃部疾病,應適當提前和增加頻率。早發現、早處理,能避免“小問題拖成大麻煩”。
- 調節心情,規律作息:長時間精神緊張、熬夜或暴飲暴食,不利于胃的自我保護。建議每周堅持3天適量運動,比如散步或者騎行,每次30分鐘。
另外,遇到持續(超過兩周)的腹痛、食欲不振、消瘦或消化道出血等情況,不要硬扛,及時到正規醫院消化科就醫,聽取專業醫生的評估最有保障。
05 | 胃癌如何確診?流程復雜嗎?
很多人擔心胃癌篩查流程復雜,其實現在的醫療技術已非常成熟。核心流程有這幾步:
- 胃鏡檢查:通過一根柔軟的小管(內鏡)進入胃部,醫生可以實時觀察胃壁上的細微病變。出現可疑病灶時,直接取微量組織送病理檢測。
- 病理學分析:通過顯微鏡判斷組織里有沒有異常細胞,分辨癌變的種類、分化程度(也就是癌細胞像不像正常細胞)。
- 影像學輔助:必要時進行CT、MRI等檢查,看癌變范圍及是否有轉移,為選擇治療方式打基礎。
上文提到的那位64歲患者就是胃鏡時發現了賁門下高級別上皮內瘤變,隨即安排內鏡下切除手術,明確診斷后也幫助醫生評估了后續治療方案。
06 | 胃癌的治療方法都有哪些?
胃癌治療方案主要有手術、化療和放療,需要根據具體分期和個體身體條件量身定制。早期胃癌一般優先手術切除,例如內鏡下黏膜切除(ESD),像那位64歲的男士,通過ESD成功去除了病灶。
- 手術治療:適用于局限性、早期病變。可完整切除病灶,有的患者手術后甚至可以不需要其他治療。
- 化療/放療:如果癌變較深或有擴散風險,通常配合藥物化療和局部放射治療,提高整體療效。
- 個體化綜合治療:腫瘤科醫生會根據患者年齡、分期、身體基礎情況,聯合多學科(MDT)一起討論最佳方案。
- 靶向治療:部分特殊亞型(比如有Her2表達的腺癌)可以考慮分子靶向藥物,針對性更強,副作用較小[5]。
癲癇病史或其他慢病患者,也可以聯合多學科管理,制定個性化治療及隨訪 計劃,使治療更加安全、規范。
07 | 日常生活怎么管理、調養胃癌患者?
日常管理其實比治療更考驗細心程度??茖W地說,營養均衡和適度活動很重要:
- 飲食清淡、均衡:以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維生素的飲食為主。比如早飯可以吃雞蛋、豆腐,午飯多用菠菜、西藍花,晚飯適量魚肉,水果點綴一天。
- 分次少量進食:避免暴飲暴食,建議每日4-5次小量進餐,幫助腸胃更好消化吸收,減輕負擔。
- 心理疏導:與家人、朋友多交流,適時求助心理醫生,幫助緩解焦慮、抑郁等情緒,利于恢復和長期健康。
- 定期隨訪、復查:按醫生建議回醫院復查,對特殊類型(如腸母細胞分化的胃癌)患者,團隊式多學科管理可提升生活質量。
- 適當運動:如慢走、瑜伽、伸展等,幫助體能恢復,心情放松。
?? 總之,看護胃的路上,每一項細節都很關鍵。放心大膽去生活,有專業團隊做支撐,許多困難都會逐步解決。
參考文獻
- Sung, H., Ferlay, J., Siegel, R.L., Laversanne, M., Soerjomataram, I., Jemal, A., Bray, F. (2021).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71(3), 209-249.
- Correa, P. (2013). Gastric cancer: overview. Gastroenterology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42(2), 211-217.
- Plummer, M., Franceschi, S., Vignat, J., Forman, D., de Martel, C. (2015). Global burden of gastric cancer attributable to Helicobacter pylor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136(2), 487-490.
- Gonzalez, C.A., Sala, N., Rokkas, T. (2013). Gastric cancer: epidemiologic aspects. Helicobacter, 18(Suppl 1), 34-38.
- Gravalos, C., Jimeno, A. (2008). HER2 in gastric cancer: a new prognostic factor and a novel therapeutic target. Annals of Oncology, 19(9), 1523-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