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印戒細胞癌:你需要知道的基本知識
01. 印戒細胞癌是什么?
有時候人們體檢時會聽到“印戒細胞癌”這個詞,也許還沒搞清楚到底和普通胃癌有什么不同。其實,這種癌癥是一類特殊類型的胃癌,但也可能出現在其他部位,比如膀胱或尿道。它的名字來自于細胞在顯微鏡下獨特的“印戒”環形結構,這樣的變化讓醫生能一眼認出來。
印戒細胞癌的異常細胞容易擴散并滲透到周邊組織。相比普通腫瘤,它往往發展得比較隱匿,不容易被察覺。正因如此,了解這些特征有助于我們在早期就留心身體的微妙變化。
02. 身體有哪些信號值得關注?
初期的印戒細胞癌很會“藏身”,比如偶爾會覺得吃飯沒以前香,身體有點發虛,但很多人會覺得是的歲數到了。簡單來說,早期信號往往是輕微的:比如短時間內食欲下降,偶爾覺得胃口不開,或者體重略有減輕。有時只是覺著肚子不太舒服,具體說不出來的問題,但休息后似乎好轉。
隨著疾病發展,癥狀會逐漸明顯。比如持續食欲不振、體重明顯減輕,或者上腹部的疼痛越來越頻繁。像65歲的某位男性患者,原本只是覺得腹部有點不適,結果后來檢查才發現癌細胞已經滲透到腎臟和輸尿管。這一案例提醒我們,一旦感覺到持續性的胃口差、腹部不適,最好及早咨詢醫生,不要長期自己扛著。
03. 印戒細胞癌與哪些因素有關?
-
幽門螺桿菌(一種胃部細菌)感染
研究發現,長期感染這種細菌會導致胃壁發生持續炎癥,增加印戒細胞癌的風險。
例子:有慢性胃炎的人,如果忽視治療,胃部隱性炎癥可能持續存在,成為腫瘤滋生的溫床。 -
遺傳因素
一些家族遺傳基因變異(比如CDH1基因)讓部分人的胃部細胞更容易失控。當家中有類似癌癥患者時,其他成員患病概率會上升。 -
年齡與性別
數據表明,這種癌癥多見于40歲以上人群,且男女都可能患病。從醫學調查看,年齡越大,細胞突變累積的機會就越高。 -
生活習慣相關
醫學界認為,經常熬夜、精神壓力大,以及不規律飲食,會干擾身體自我修復,增加胃部異常細胞繁殖的機會。
這部分內容更多關注“為什么容易得病”。正因為這些風險無法完全避免,所以及早發現癥狀、定期體檢就格外重要。
04. 如何確診?需要做哪些檢查?
當身體有持續不適,醫生可能會建議做胃鏡。胃鏡檢查可以直接看到胃黏膜的情況,如果發現可疑區域,會進一步取一小塊組織化驗,稱為“活檢”。
有時還需要用影像學檢查,比如CT或PET-CT,來觀察是否有擴散或轉移。
比如前文提到的患者,為了區分是原發還是轉移,醫生不僅檢查了腎臟和尿路,也特意做了胃腸鏡,把風險源頭逐一排除。
這些檢查雖然聽起來復雜,但每一步都至關重要,因為只有明確診斷,后續治療計劃才有意義。
05. 實際治療可以有哪些選擇?
-
外科手術
絕大多數印戒細胞癌患者,如果腫瘤沒有擴散,首先考慮外科手術。簡單理解,就是盡量把異常組織一次性切除,為后續恢復掃清路障。 -
化療
對于病灶較廣或術后有殘留風險的人群,化療藥物可以殺滅擴散的異常細胞,有助于控制復發。 -
靶向治療
新一代藥物能精準干預癌癥相關通路,減少對正常細胞的傷害。不過,目前這類藥物僅適用于部分攜帶特定基因變異的患者。 -
支持治療
輔助治療包括合理補充營養、調節免疫力,這是對抗疾病的小助手,也能幫助患者度過治療過程的不適。
方案具體如何制定,主要取決于腫瘤分期、患者身體狀況以及個人意愿。醫療資源充足的醫院一般會有多學科團隊“量身定制”。
06. 日常生活中的管理與預防
-
富含新鮮蔬果的飲食
新鮮蔬菜和水果富含抗氧化物,能減緩胃黏膜損傷。
建議:平時每餐都添點綠葉菜、水果,多樣搭配。 -
高質量蛋白質攝入
像魚類、豆制品、瘦雞肉提供細胞修復所需的基礎營養。
建議:一天至少有一份優質蛋白食物,有助于維持免疫系統。 -
規律生活作息
充分休息能幫助身體“工程師”修復日常損傷。
建議:盡量保持睡眠充足,晚上早睡,遠離電子屏幕。 -
適度運動
適量運動可以促進腸胃蠕動,提升自我修復效率。
建議:每周安排3~5次快走或慢跑,每次30分鐘左右。 -
定期健康檢查
對于40歲以上人群,每兩年做一次胃部檢查相對合適。
如果有家族史,或出現長期胃部不適,可以縮短到一年一次。
簡單來說,健康的飲食基礎、優質作息和定期體檢是“保護胃黏膜的小盾牌”。一旦身體發出新信號,也要及時尋求專業醫療支持。
07. 行動建議與溫和提醒
實際上,印戒細胞癌并不可怕,真正需要擔心的是對身體信號的忽視。無論生活多忙,偶爾停下來關心下自己的胃,是對健康的投資。科學研究也在不斷進步,新的治療和檢測方式正在路上。
無需害怕這類疾病,只要懂得風險、善用醫療資源、堅持健康行動,大部分人都可以做到早發現、早管理。偶爾的不適不可怕,及時就醫比盲目擔憂更實際。把今天的知識分享給家人和朋友,讓健康習慣和預防意識在生活中自然流動下去,就是對自己和身邊人最好的關愛。
參考文獻
- Lauren, P. (1965). The two histological main types of gastric carcinoma: diffuse and so-called intestinal-type carcinoma. Acta Pathologica et Microbiologica Scandinavica, 64, 31-49.
- Simonds, N., Talbot, I.C., & Gibbs, A.R. (2014). Signet-ring cell carcinoma: its diagnostic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 Histopathology, 65(4), 560-570. https://doi.org/10.1111/his.12419
- Guilford, P., Hopkins, J., Harraway, J., McLeod, M., McLeod, N., Harawira, P., ... & Reeve, A.E. (1998). E-cadherin germline mutations in familial gastric cancer. Nature, 392(6674), 402-405. https://doi.org/10.1038/32918
- Smyth, E.C., Nilsson, M., Grabsch, H.I., van Grieken, N.C., Lordick, F. (2020). Gastric cancer. Lancet, 396(10251), 635-648.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0)31288-5
- Katai, H., et al. (2019). Gastric Cancer: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Spri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