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胃癌到底是什么?
有時和朋友聚餐,聽到有人說“消化不良”也許只是吃多了一點,但如果胃部反復出問題,很難不多想。其實,胃癌就是指胃黏膜里的細胞發生了異常變異,最終集結成不正常的組織。它不同于常見的小毛病,這種改變不會自己悄悄消失。??
根據2020年的全球癌癥報告,胃癌在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中排在前列,每年影響上百萬家庭(Sung et al., 2021)。雖然發病人群以中老年人為主,但并不是完全和年輕人無關。它就像隱身的“不速之客”,有時等癥狀明顯時已經不是小問題。因此,了解它的起點十分重要。
02 胃癌癥狀怎么識別?
說起來,早期的胃癌很難讓人警覺。癥狀大多不明顯,偶爾覺得胃里不舒服,容易誤以為是普通的胃炎或消化不良。??
- 輕微變化:像是飯后輕微脹氣、時不時打嗝,有時感覺胃口變差,但幾天后又可能恢復,看似沒什么大礙。
- 持續信號:部分人會反復體會到上腹部隱隱作痛或者飯后惡心感變多,不過并不是所有人都會有這些明顯感覺。
等到癥狀越來越重,比如飯量陡減、持續胃痛、飯后嘔吐,甚至體重莫名下降,就不得不重視了。比如有位64歲的男性,起初只是吃飯沒感覺,后來因為體重猛降才到醫院檢查,發現已經進入治療階段。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癥狀如果持續存在或越來越重,建議盡快就醫,不要一拖再拖。
03 主要風險因素有哪些?
現實生活中,胃癌的發生不僅和自身的遺傳有關,平時吃什么、怎么生活也能悄悄影響風險。我們來拆解幾個關鍵因素:
- 幽門螺桿菌(一種胃里的常見細菌)感染:專家指出,長時間帶有這種細菌,會讓胃黏膜持續受刺激,增加癌變幾率。部分流行病學研究顯示,感染者的胃癌風險約為健康人的3-6倍(Wroblewski et al., 2010)。
- 家族遺傳因素:如果家里近親曾患胃癌,患病的風險會比普通人大。雖然占比不算特別高,但確實存在(Ford et al., 2008)。
- 長期慢性疾病:比如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或者患有胃息肉。這些情況經年累月,使得胃壁變得越來越脆弱,細胞更容易發生異常變化。
- 飲食和生活方式:腌制食品、加工肉制品攝入多,再加上吸煙飲酒、作息不規律,都是推高風險的“推手”。不過,這里先說清楚,這并不是每個人都會因此得病,而是整體上增加概率。
- 年齡相關:50歲以后風險明顯上升。據國家大型流行病學調查,中國大部分胃癌病人都是在中老年階段發現。
這些因素通常是緩慢積累,不會讓人立刻感覺不適。簡單來說,不健康的胃部環境、長期炎癥和遺傳問題一起作用,使得異常細胞越來越多,最終可能發展成胃癌。
04 如何確診胃癌?具體檢查流程怎么進行?
一旦出現持續胃痛、飯量下降等癥狀,多數人會擔心是不是“大病”。那么,醫生通常會怎么查?
- 胃鏡檢查:這是目前發現胃部異常的“金標準”。通過胃鏡,醫生能直接看到胃黏膜表面有沒有可疑的地方。
- 組織活檢:如果在胃鏡下發現有疑似病變,醫生會順便取一點組織,送到病理科分析,確認是否為癌細胞。
- 影像學檢查:必要時還會用CT或核磁共振檢查,判斷是否有擴散,便于評級病情。
- 實驗室化驗:血液化驗能輔助判斷腫瘤指標,有時也能間接反映胃部狀態。
以病例為例,那位64歲的男士,因為體重變化和胃部不適,在醫院做了胃鏡和活檢,很快明確了胃癌診斷。通過準確的分步檢查,不但能區分良性疾病,還能早發現早處理。
05 治療方式有哪些?每種方法適合誰?
說到胃癌治療,不同階段的處理方法差異很大??傮w分為三種主要方式:
- 手術切除:針對早期和部分中期胃癌,是目前最常用的根治手段。方法包括部分胃切除和全部胃切除,患者術后生活質量普遍可以恢復得不錯。越早做手術,成功率越高。
- 化學治療:比如病例中用到的奧沙利鉑、阿瑞匹坦等藥物。主要針對中晚期或術后輔助治療,能延緩或控制腫瘤發展。維持性化療有助于減少復發,但部分患者會有惡心、乏力等副作用。
- 放療:有的患者腫瘤復發或局部較難切除時會考慮。現代放療技術已大幅減少對正常組織的損傷。
選擇哪種方式,取決于腫瘤大小、位置、病情分期,還要結合個人體質評估。胃腸外科醫生會綜合多學科意見,幫助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
醫學界認為:早期治療后,五年生存率可明顯提高,甚至接近90%(Strong et al., 2019)。如果拖到晚期,效果會受較大影響。
06 日常生活管理和科學預防建議
其實,很多疾病都不是一夜之間出現的。日常生活里的小習慣、小選擇,也會慢慢影響胃部環境。下面是實用的正面建議:
- 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果 ??:如橘子、西蘭花。研究表明,維生素C有助于抑制胃部某些有害物質的生成,對保持胃黏膜健康有好處。建議每天保證蔬果搭配,顏色越豐富越好(Rothwell et al., 2012)。
- 優質蛋白食品 ??:像雞蛋、魚肉、豆制品。均衡蛋白有助于細胞修復。每天適量攝入,能夠提高身體對各種異常狀態的抵抗力。
- 乳酸菌制品 ??:比如酸奶。乳酸菌對于維持腸胃健康,平衡菌群有獨特作用。每天一杯酸奶,有益于腸道環境。
- 規律作息和緩解壓力:長期壓力和熬夜可能削弱胃的自我修復能力。每晚保障7小時睡眠,遇到煩心事盡量和朋友聊聊。
- 定期健康檢查:建議40歲之后,每2年做一次胃部檢查。如果有家族史或長期胃病史,提前安排也沒問題。
- 信賴專業醫療:有不適時,選擇三甲醫院或專業消化科,讓專業醫生幫你排查,比自己猜測更靠譜。
參考文獻
- Sung, H., Ferlay, J., Siegel, R. L., Laversanne, M., Soerjomataram, I., Jemal, A., & Bray, F. (2021).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71(3), 209-249.
- Wroblewski, L. E., Peek, R. M., & Wilson, K. T. (2010). Helicobacter pylori and gastric cancer: Factors that modulate disease risk. 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 23(4), 713-739.
- Ford, D., Easton, D. F., & Peto, J. (2008). Familial risks of cancer.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58(1), 14–20.
- Strong, V. E., Wu, A. W., & Selby, L. V. (2019). Gastric cancer: Surgical and adjuvant therapies.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16(2), 82–96.
- Rothwell, J. A., Knaze, V., Zamora-Ros, R., et al. (2012). Polyphenol intake and gastric cancer risk in the European P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into Cancer and Nutrition (EPIC) cohor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131(4), E558–E566.
部分資料參考了 Mayo Clinic, Stomach cancer – Symptoms and Causes 及 Stomach cancer – Diagnosis and trea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