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肺炎鏈球菌:警惕、識別與應對
01. 肺炎鏈球菌是什么,怎么傳播?
有些人喜歡在公交車上打個小噴嚏,有些孩子常常在托兒所輪流感冒。這些平常的場景,其實和肺炎鏈球菌脫不了關系。肺炎鏈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是一種常見的細菌,主要生活在我們鼻咽部,健康時“和平共處”,但免疫力下降、環境擁擠時,它就容易“鬧事”了。
- 有90多種血清型,部分容易引起重癥。
- 通過飛沫、咳嗽、打噴嚏傳播。
- 密集場所易傳播,如幼兒園、養老院、醫院等。
易感人群 | 原因 |
---|---|
5歲以下兒童 | 免疫系統尚未健全 |
65歲以上老人 | 免疫功能減弱 |
慢性病患者 | 基礎疾病影響抵抗力 |
簡單來說,日常生活中我們的接觸可能很頻繁,也容易成為肺炎鏈球菌的“傳遞鏈”。
02. 感染的常見癥狀有哪些?
很多人以為感冒就是咳嗽流鼻涕,但肺炎鏈球菌引起的感染,信號往往更隱蔽。前期,也許只是偶爾的低熱,輕微咳嗽,也有可能僅僅是孩子有點沒精神、不愛吃飯。不過,細菌要是真“動真格”,癥狀就明顯多了。
- 持續高熱(超過38°C,甚至39°C以上)
- 咳嗽不斷,痰液增多,常為黃色或帶血絲
- 呼吸困難、胸悶
- 疲勞無力、頭痛、肌肉酸痛
- 部分人出現意識模糊 (尤其是老人)
案例:有一位68歲的老年男性,近一周反復發熱、咳嗽,隨著時間推移,出現呼吸急促和神志恍惚,后來確診為肺炎鏈球菌性肺炎。這個例子提醒我們,有時候癥狀升級很快,別把持續高熱當小事。
03. 如何診斷肺炎鏈球菌感染?
說起來,肺炎鏈球菌感染的癥狀看似和普通感冒差不多,但真要確認,還得靠醫生和實驗室“識真偽”。目前常用的檢查手段主要有以下幾種:
診斷方法 | 說明 |
---|---|
血液培養 | 檢查血液中是否有肺炎鏈球菌,適合重癥患者。 |
痰液/咽拭子培養 | 采集呼吸道分泌物,化驗細菌。結果較為準確。 |
胸部影像學(X線或CT) | 判斷有沒有肺部炎癥或并發癥。 |
尿抗原檢測 | 可快速發現某些類型肺炎鏈球菌。 |
04. 感染之后怎么辦?治療方法有哪些?
確診肺炎鏈球菌感染后,治療的“主力軍”是抗生素。
- 首選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等抗生素
- 藥物耐藥時,可選用喹諾酮、萬古霉素等
- 嚴重病例需配合吸氧、補液,以及緩解癥狀的支持治療
- 治療周期因個體和病情差異而不同,一般為7~14天
案例:一位34歲的女性因持續發熱、咳嗽就診,經確診為肺炎鏈球菌肺炎,抗生素治療一周后癥狀明顯減輕。
這個例子讓我們明白,及時規范用藥很關鍵。
05. 有哪些簡單實用的預防方法?
對付肺炎鏈球菌,防范意識遠比事后搶救更可取。與其等到被感染才焦慮,不如提前做好預防。下面這些辦法,日常就能操作起來:
預防方式 | 具體建議 |
---|---|
疫苗接種 ?? | 為5歲以下兒童、65歲以上老人,以及慢性病患者接種肺炎球菌疫苗(13價、23價等),效果顯著 [Pilishvili et al., 2010] |
健康飲食?? | 每天保證充足蔬菜(如菠菜、胡蘿卜)和富含蛋白質的食物(雞蛋、豆制品),有助于增強免疫力。 |
良好衛生習慣?? | 勤洗手,打噴嚏時用紙巾遮掩口鼻,外出回家后及時清潔。 |
充足休息 ?? | 保證每天7~8小時高質量睡眠,避免過度疲勞。 |
室內通風 ??? | 每天早晚各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減少細菌積聚。 |
- 家有老人/小孩,建議盡早接種疫苗。
- 經常去人多場所,更要注意個人衛生。
- 有慢性疾病的人,日常更要重視飲食和休息。
- 高熱超過2天不退
- 呼吸急促、胸悶、精神萎靡
- 免疫力低下或有基礎疾病的人群
06. 共同守護,健康每一天
其實,肺炎鏈球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疏于防范和掉以輕心。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傳播鏈的一環,但增強免疫、養成好習慣、接種疫苗這些辦法,真能讓風險下降不少。日常的堅持,比藥瓶里的救急管用得多。
某位在養老院生活的老人,平時注意營養均衡、定時通風,還按時打了疫苗。身邊不少同伴感冒轉重癥時,他只偶有流感癥狀,很快康復。
這個故事說明,只要做好基礎功課,肺炎鏈球菌也只能“門外徘徊”。
參考文獻(部分英文)
- Pilishvili, T., Lexau, C., Farley, M. M., Hadler, J., Harrison, L. H., Bennett, N. M., ... & Whitney, C. G. (2010). Sustained reductions in invasive pneumococcal disease in the era of conjugate vaccine. 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201(1), 32-41. https://doi.org/10.1086/648593
- GBD 2017 Causes of Death Collaborators. (2018).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age-sex-specific mortality for 282 causes of death in 195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1980–2017: a systematic analysis. The Lancet, 392(10159), 1736-1788.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18)32203-7
- Feldman, C., & Anderson, R. (2020). The role of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in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Seminars in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41(3), 316-329. https://doi.org/10.1055/s-0040-1709993
- Hirschmann, J. V. (2019). Antibiotic resistance in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Current Infectious Disease Reports, 21(12), 49. https://doi.org/10.1007/s11908-019-0723-2
- van Hoek, A. J., Miller, E. (2019). Cost-effectiveness of vaccination against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Vaccine, 37(15), 2012-2030. https://doi.org/10.1016/j.vaccine.2019.02.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