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誤區,科學認知乳腺癌
01 乳腺癌究竟是什么?
說起來,在聊到乳腺癌時,很多人第一反應是“是不是遺傳?”、“是不是和生活方式有關?”但其實,乳腺癌本質上是一種起源于乳腺組織、細胞不受控制地生長并形成腫瘤的疾病。這些異常生長的細胞最初在乳腺的小管或小葉里慢慢積聚,如果沒能及時被發現和處理,就可能進一步擴散到身體其它部分。
乳腺癌有時候像是不速之客,初期并不容易被察覺,但發展的速度并不慢。全球數據顯示,每年約有230萬女性被診斷為乳腺癌,這一數據已經讓乳腺癌躍升為世界上最常見的女性癌癥之一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4)。不同地區的發現和治愈率差異很大,這也提醒我們,正確理解乳腺癌的特征和危害,能幫助更早識別風險,為健康把好第一道關。
02 哪些信號,需要留心?
- 1. 乳腺腫塊:有些人自己洗澡或換衣時,能摸到乳房里有個小腫塊,早期多半不疼、不會影響日常。等到腫塊逐漸變大、變硬,甚至移動性變差時,更要注意。
- 2. 乳頭異常分泌:像水樣分泌、奶白、甚至有帶血的分泌物,尤其出現“單側”且非哺乳期的溢液,要提高警惕。
- 3. 皮膚和形狀變化:乳房皮膚凹陷、發紅,或“橘皮樣”變粗糙;乳頭內陷、位置或形狀改變,這些都不太尋常。
?? 簡單來講,如果乳房出現持續、固定不去的小硬塊,伴隨形狀、分泌物、皮膚等改變,別忽視——這些就是乳腺癌的“紅燈信號”。以63歲的李阿姨為例,她自己發現左側有腫塊3年后才來醫院,雖然最終及時治療了,但這個例子也提醒大家,定期檢查和自我關注十分必要。
偶爾摸到乳腺結節,多數是良性的,但如果持續變化或合并上述異常,一定要盡快就醫!
03 乳腺癌為什么會發生?
很多人會好奇,“身邊朋友生活習慣健康,也會得乳腺癌,這是怎么回事?”實際上,乳腺癌的發生涉及以下多個因素,相互交織:
- 1. 激素水平變化:乳腺組織對雌激素特別敏感,女性一生中激素波動頻繁(如青春期、懷孕、更年期),激素的反復刺激,為異常細胞生長提供了環境 (Mocellin & Ambrosi, 2023)。
- 2. 遺傳傾向:約有5-10%的乳腺癌與家族史有關,尤其是BRCA1、BRCA2基因突變者風險更高。不過,大多數乳腺癌患者沒有家族史——所以不能掉以輕心。
- 3. 年齡因素:年齡增長本就提高患癌概率。發達國家數據顯示,絕大多數乳腺癌患者超過40歲。
- 4. 生活方式相關:長期超重、過度飲酒、缺乏運動等也提高風險。高能飲食(高脂等)和不規律作息,都可能潛移默化地增加乳腺癌的概率。
- 5. 環境與輻射:既往接受過較大劑量放射線暴露史,例如年輕時做過胸部放療,也屬于高危人群。
?? 要明確,乳腺癌的形成從來不是單一因素作祟。即便自認為生活規律,也有一定概率患病。因此,定期隨訪和專業檢查尤為關鍵。
04 乳腺癌的診斷流程是怎樣的?
早發現,才有早治療的機會。現實中,很多朋友擔心檢查復雜、過程痛苦,其實大可不必。乳腺癌的診斷流程并不難,大致分三步走:
- 1. 影像學檢查:首推乳腺B超和鉬靶X線(也叫乳腺X線攝影,mammography)。B超適合東方女性,發現包塊、囊腫。鉬靶能捕捉早期鈣化點,是篩查利器。
- 2. 組織病理活檢:發現可疑病灶后,醫生會做粗針/細針穿刺,獲取組織進行病理學診斷。只有病理結果能最終判斷是良性還是惡性。
- 3. 生物標志物檢測:明確診斷后,會進一步檢測激素受體(ER/PR)、HER2、Ki-67等分子標志,為后續治療定制靶向策略。
?? 以李阿姨的就醫經歷為例,她通過B超發現腫塊、活檢確定了“浸潤性癌”,后續免疫組化報告的激素受體及分子分型,直接影響到她的治療決策。這說明,規范診斷流程,不僅是給自己一個健康答案,還是未來治療的基礎。
發現不明腫塊或異常分泌時,最好的辦法是先選專業醫院進行系統檢查。千萬別“拖一拖再說”。
05 如何治療?什么效果可期待?
治療乳腺癌,已經不再是“只有切除乳房”這一條路?,F代醫學發展,治療方案更加個體化,常見方式包括:
- 手術(外科切除):一般主張盡早切除腫瘤,包括乳腺腫塊及部分正常組織,必要時合并腋窩淋巴結清掃。部分患者可選擇乳房保留手術(乳腺腫塊切除+放療)。
- 放療(放射治療):用于術后輔助、減少局部復發風險,特別是保乳患者。
- 藥物治療:分為化療、激素療法和靶向治療三類。化療打擊快速生長癌細胞,激素受體陽性患者可應用“內分泌藥物”,“HER2”陽性患者則有特異性靶向藥物。
研究說明,綜合方案應用,早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已經超過90% (Siegel et al., 2024)。不過,治療失敗或復發大多數與延誤發現、腫瘤分型高度侵襲性有關。以李阿姨為例,她屬于激素受體陽性型,治療反應較好,預后相對樂觀。這類成功案例,給很多患者帶來信心。
? 簡單說,乳腺癌不是絕癥,關鍵在于早診斷、分型明確和規范治療,每一步都要跟上醫學進展。
06 如何在生活中管理與預防?
沒有百分百的預防絕對方案,但通過飲食、運動和情緒管理,可以大幅提升乳腺健康。這部分僅分享正面推薦(尤其不重復前面風險話題):
- 深色蔬菜(如西蘭花、菠菜)?? + 含有豐富的抗氧化成分 + 餐餐有蔬菜、多樣搭配
- 堅果/豆類(如核桃、黃豆)+ 提供優質蛋白和多種微量元素 + 每天適量堅果、豆制品
- 多喝清水 + 幫助新陳代謝減少刺激性飲料攝入 + 日常飲水量保持在1500-2000ml
- 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 改善激素代謝狀態 + 推薦每周5次、每次30分鐘
- 保持愉快心情 + 情緒良好促進免疫平衡 + 遇到壓力主動向家人或專業人士尋求支持
- 規范定期體檢 + 有助于早期發現變化 + 年滿40歲建議每1-2年做一次乳腺影像(具體頻次因人而異,遵醫囑)
不建議把健康生活理解成“什么都不能吃”,而是日常多食用上面推薦的食材,既美味又有益。遇到不明癥狀時,抓緊及時就醫,而不是一味拖延或信網上偏方。
最后,一個溫和的小建議:有條件時,多和醫生溝通疑問,不要因為害怕得病而拒絕了解自己的身體。健康,其實就是一步一步累積起來的。
參考文獻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4). Breast cancer.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breast-cancer
- Mocellin, S., & Ambrosi, A. (2023). Breast cancer risk and hormone levels: A review. 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200, 1-15.
- Siegel, R. L., Miller, K. D., Fuchs, H. E., Jemal, A. (2024). Cancer Statistics, 2024.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74(1), 7-33. https://doi.org/10.3322/caac.21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