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時,普通人很難察覺肝臟的細微變化。有人只是偶爾覺得乏力,或者飯量略減,但都容易被忽視。隨著損傷加深,肝細胞被纖維組織替代,肝臟變得僵硬,工作能力也大打折扣。如果不給肝臟一個修整的機會,慢慢就會走向肝功能衰竭。
機制/原因 | 舉例與說明 |
---|---|
病毒性肝炎 | 最常見的推手。比如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反復發作,讓肝細胞反復受損,小王(39歲,男)因多年乙肝無規律隨訪,2年前發現肝臟出現問題。 |
長期飲酒 | 酒精不只傷胃,對肝的傷害也不輕。長年飲酒,肝臟需持續排毒,但酒精會讓肝細胞不斷受損,久而久之容易出問題。 |
非酒精性脂肪肝 | 即使滴酒不沾,但經常高油高糖飲食,也會讓肝臟堆積脂肪,一步步演變為脂肪肝,脂肪肝發展下去也可能變成肝硬化。 |
免疫性疾病 & 藥物 | 部分人因為自身體質或特殊疾病,使肝臟長期發炎或藥物反應造成傷害,但這種比例比較小。 |
其他罕見原因 | 如遺傳性代謝疾?。ㄍ栠d病),部分慢性感染等,雖然少見,但也不容忽視。 |
?? 小提示: 就算沒有明顯不適,長期慢性“一點一點”的損傷也會積累起來。這點要特別上心。
檢查項目 | 主要內容 |
---|---|
肝功能和生化指標 | 如ALT、AST、白蛋白、膽紅素異常,能直接反映肝細胞損傷。 |
影像學檢查 | B超最常用,可提示肝臟大小、內部結構變化。CT、MRI幫助進一步評估。 |
肝纖維化評估 | 彈性成像(Fibroscan)、血液纖維化指標(如HA、PC-III)等,更科學評估“硬”的程度。 |
有需要時行肝穿刺 | 用于判斷肝病分期和進一步查明原因,但已不作為常規首選。 |
“肝硬化一定沒救嗎?”其實,答案比想象中的更有希望。醫學研究發現 部分早期肝硬化,只要及時查明因素,積極處理(如控制病毒、糾正代謝問題、調整用藥等),肝臟有一定自我修復能力。不過,晚期纖維化明顯、功能喪失時,徹底逆轉就非常困難了。但控制好病情,預防并發癥,完全有可能把生活質量提升上去。
張阿姨(56歲,女)發現脂肪肝發展到輕度肝硬化后,通過規范生活、服用降脂藥物,現在依然吃飯挺香,精力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