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及其專業管理 ????
01 淋巴瘤:身體"衛士"出了問題
很多人對“淋巴瘤”這個詞并不陌生,但一提到"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DLBCL),大多數人還是覺得距離自己很遠。其實,這類疾病并不少見,尤其是在中老年群體里。如果把我們的淋巴系統比作身體里的“防護網”,B細胞就是關鍵的守護者;而DLBCL,就是這些守護者出現了“異常擴增”,導致免疫防線被打破。
DLBCL是最常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之一,發病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升高。簡單說,就是部分B細胞因為基因或環境等多種原因失控發展,像無序擴張的小軍隊,擠占了本該健康運行的空間。大多數患者在60歲以上,而且近年來發現,治療及時、管理得當,多數患者是有機會治愈或者大大延長壽命的。
現實中,這種疾病起初并不明顯,很容易被忽略。這也是為何了解它、知道該關注什么,格外重要。
02 這些癥狀,別當成“小毛病”
許多患者剛開始時,僅有一些輕微不適:比如偶爾覺得哪塊淋巴結比平時大一些,或者有點乏力。到了后期,常見的癥狀便會明顯起來,有幾個信號尤其常見:
- 淋巴結腫大,常見于脖子、腋下或腹股溝,通常不疼,初期只是體積有所增加,后期漸漸變得持續且不消退。
- 不明原因持續發熱,體溫反復超過37.5℃ ,找不到常規感冒或感染的原因。
- 夜間盜汗,換句話說,睡一覺醒來衣服被汗濕了一大塊,這可能說明身體在和異常細胞"悄悄較勁"。
- 最近體重明顯下降,自己卻沒有刻意減肥或者改變飲食。
- 長期乏力——不是普通的累,而是一種休息也恢復不了的“沒勁”。
生活中,老年女性李阿姨,因多系統受累(心臟、骨髓等)出現了持續體溫波動和嚴重乏力。起初她只覺得身體有點不舒服,直到癥狀越來越重,才去醫院檢查。這類病例經常提醒大家:出現這些持續癥狀時,不要僅僅以為是"老了"或"最近累"。
說到底,如果有持續或反復出現的上述現象,拖著不查原因,可能會錯過最佳的干預時機。
03 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的致病機理
什么因素讓原本正常的免疫細胞變身“異常分子”?目前醫學界已知DLBCL主要與以下幾點有關:
- 基因變化:研究發現,B細胞基因內部出現突變,會改變它們正常的運行軌跡,像程序出錯。
- 免疫系統問題:長期免疫低下或免疫系統紊亂,比如免疫缺陷病、長期服用抑制免疫的藥物,會讓異常細胞更容易趁虛而入。
- 感染因素:比如EB病毒(一類常見病毒),有些情況下會與淋巴細胞發生反應,催生出不正常的細胞群。
- 年齡影響:年紀大了,機體修復出錯的概率增加。數據顯示,DLBCL約有一半患者在60歲以后發病。
不過,單一因素一般不會導致疾病,更多時候是多種影響共同作用,才讓這類瘤細胞出現并迅速增殖(Armand P, et al., 2024)。
生活習慣同樣有一定影響,比如長期處于高壓、缺乏運動的人,身體的抵抗力也會逐漸下降。
04 DLBCL的確診:檢查流程一圖看懂 ??
出現疑似癥狀后,到底該做哪些檢查?這里可以簡化為三大類流程:
- 血液檢測:通過驗血,可以初步發現是否有貧血、白細胞異常、血小板減少等,這些都提示"身體有異?;顒?。
- 病理活檢:這是最直接的方法——通過采一小塊腫大的淋巴結進行顯微鏡觀察,明確有沒有異常B細胞增殖。
- 影像學檢查:主要包括CT(斷層掃描)、PET-CT(帶有代謝活性分析的斷層掃描),幫助醫生了解全身受累范圍,判斷疾病分期(I~IV期)。
有些人還需要骨髓檢查,尤其在多系統受累、血液變化明顯時。比如李阿姨的病例,因伴有骨髓和心臟受累,確診流程比一般人更復雜。
也有新的基因檢測和液體活檢(直接在血液中查找腫瘤相關DNA)逐步應用于臨床,未來或將幫助更早、更準確地發現問題(Armand P, et al., 2024)。
05 個體化治療:選擇最合適的“組合藥方” ??
DLBCL的治療方法主要分為幾個方向,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分期、身體條件和臟器功能進行安排:
- 化學藥物聯合免疫治療: 最常用的代表是不含葡萄糖皮質激素的R-CHOP或者更近的新方案,如Pola-R-CHP(Armand P, et al., 2024)。
- 放療: 對于局部受累、腫塊較大的病灶,有時會配合短程放療以提高效果。
- 新型靶向和細胞治療: 對于復發和難治型患者,醫生現在可能會采用自體干細胞移植或CAR-T療法,以及靶向雙特異性抗體等創新方式。
- 支持治療: 包括輸血、控制感染和提高營養,是患者順利度過治療過程、減少副作用的關鍵。
治療中,患者與醫生的溝通很重要。以老年、合并多種慢病的李阿姨為例,血液和心肌、腎臟、呼吸系統多器官易累及,治療過程中就比普通患者更復雜,需要多科室協作。
簡單來說,多數患者初治方案是 "多種藥物聯合";如有嚴重并發癥或耐藥,再考慮升級治療,專業團隊的管理不可或缺。
06 日常管理:平穩度過治療期的實用招數 ??
- 均衡飲食:多吃新鮮水果蔬菜,如藍莓(有助抗氧化)、菠菜(補鐵)、雞胸肉(優質蛋白),少油少鹽,飲食盡量清淡,應減少暴飲暴食。
- 規律作息:保持每天充足的睡眠,每天中午稍事休息,有助身體恢復。
- 適度鍛煉:身體條件允許時,散步、慢走或者簡單的室內操,都能輔助身體免疫調節,但不推薦激烈運動。
- 定期復診:隨著治療進展,主動配合醫生做復查、化驗、影像監測,能時刻把握身體最新變化。
- 積極社交與情緒管理:別把自己封閉起來,和親友多交流,有需要時尋求心理支持,這對于保持免疫系統活力很有幫助。
對于如老年患者李阿姨這樣身體負擔較重的人,營養支持尤其關鍵,例如適量補充魚、豆制品、葡萄等,幫助維持體力,預防感染。
說起來,最好的辦法還是提前和醫生溝通,有任何不適變動就要主動問詢。不要輕信小道消息或自行停藥。
- 海魚:含有豐富的DHA和優質蛋白,對提升身體免疫力有好處,建議每周吃2-3次蒸魚或水煮魚。
- 新鮮堅果:提供微量元素和健康脂肪,有助改善食欲,每天適量(比如腰果、核桃10粒左右)。
- 綠葉蔬菜:如菠菜、莧菜,可以補鐵、纖維好,每天至少半斤。
- 玉米粥:易消化,改善腸胃環境,早餐午餐都可安排。
- 雞蛋:優質蛋白來源,幫助身體修復,烹調方法建議清水煮蛋。
不用糾結吃什么才算完美,關鍵是多樣、均衡,適合自己的體能和口味就好。如果情況突變,馬上就醫是正確的選擇。
參考資料 ??
- Armand, P., et al. (2024). Key Facts About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 Retrieved from https://blog.dana-farber.org/insight/2024/04/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what-you-need-to-know/
- Shipp, M. A., et al. (2018). Molecular subtypes and 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implications for diagnosis and therapy.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8(6), 552-563.
- Bartlett, N. L., & Dunleavy, K. (2020).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Clinical Features and Treatment. The Lancet, 395(10238), 1055-1069.
本文內容僅作科普參考,具體診療請遵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