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性骨髓瘤:認識、診斷與治療
有些病名平時難得聽到,突然出現在醫生口中,會讓人一時無所適從。說到多發性骨髓瘤,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血液腫瘤?是白血病嗎?”其實,這類疾病不像感冒那樣有大眾認知,可能就在身邊悄悄發生。了解一點相關常識,不僅幫助自己,也能讓家里有相似困擾的人少些焦慮。
01 為什么多發性骨髓瘤不被廣泛認識???
相比于高血壓、糖尿病,多發性骨髓瘤在公眾中的知曉度并不高。一方面,它的發病率相對較低,在所有癌癥中只占約 1% [1],許多家庭從未接觸過類似病人。另一方面,它的癥狀多變,容易與普通勞累、關節痛混淆,不像急性白血病那樣容易被警覺。
比如有些患者早期僅僅感到腰酸背痛或偶爾疲乏,很難意識到這背后可能隱藏著骨髓系統的異常?!笆遣皇亲罱影嗵??”“是不是年紀大了骨頭不舒服?”這些看似尋常的小信號,往往讓人不自覺地忽視了潛在風險。
現實中,多發性骨髓瘤往往在常規體檢或其他疾病救治時才被發現——等出現明顯癥狀時,疾病多已發展了一段時間。這也提醒我們,別把持續的身體不適都歸咎于日常勞累,如果某些表現反復無解,應主動向醫生提及。
02 如何識別多發性骨髓瘤的癥狀???
- 早期變化:簡單來講,部分患者最早只是偶爾覺得疲勞,爬個樓梯比以前容易氣喘,不容易恢復。有的人覺得骨關節隱隱作痛,特別是搬重物后。還有的出現輕微貧血,比如臉色比以前蒼白,偶爾頭暈。
- 典型信號:當病情進展,骨痛變得明顯且持續,比如夜間疼痛影響睡眠。還可能出現嚴重貧血,身體越來越乏力,稍微活動就心跳加快。有些患者會出現尿蛋白(表現為小便泡沫增多),或者腰背部疼痛和骨頭變形。如果看到這些變化應格外注意。
-
實際病例展示:
有一位中年男士,平時喜歡喝點酒。最近小便泡沫增多,整個人臉色很淡,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老不少。檢查發現,他的骨髓漿細胞明顯增多,最終診斷為IgG-Lambda型多發性骨髓瘤,同時伴有貧血。這也提示我們,身體出現此前沒有過的持續異常,千萬不能忽視。
實際上,有些患者還會出現骨折(很小的外力也可能造成)、反復感染等情況,所以,如果長期感到虛弱或骨痛明顯,最好及早請醫生評估一下相關血液指標。
03 多發性骨髓瘤是怎么發生的???
多發性骨髓瘤,簡單來說,就是骨髓里的漿細胞(正常負責制作免疫抗體的小“工廠”)變得異常,分裂“失控”,趕也趕不走。這些異常漿細胞不斷增加,占據了健康細胞的位置,同時會大量分泌一種單克隆、結構相似的免疫球蛋白。
健康損害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 骨髓被“擠占”: 異常漿細胞越來越多,原本制造紅細胞、白細胞的空間就變少了,導致貧血和免疫力下降。
- 骨結構變脆弱: 異常細胞釋放骨溶解因子,破壞骨組織,骨頭出現空洞,容易骨痛甚至骨折。
- 血液里的蛋白異常增多: 過量的免疫球蛋白有時會沉積在腎臟,引起腎損害,表現為蛋白尿、小便泡沫等。
目前尚未完全明確發病原因,研究普遍認為,與年齡增長、家族遺傳、酗酒或接觸某些毒素等生活方式有關[2]。全球范圍觀察到,60歲以上人群多見,且男性略高于女性,不過年輕人也并非絕對“安全地帶”。
04 相關檢查:如何早期發現并準確診斷???
說到確診多發性骨髓瘤,并不僅僅靠臨床癥狀。這類疾病的判斷需要多項專業檢查共同配合完成:
- 血液常規和生化檢查: 用于發現貧血、腎功能變化和血鈣異常等間接線索。
- 骨髓穿刺和病理檢查: 需采集骨髓樣本,觀察漿細胞數量及形態,如果發現漿細胞異常增多,就提示有骨髓瘤的可能。
- 血清蛋白電泳和免疫固定: 檢測單克隆免疫球蛋白,幫助區分是單克隆性異常還是大類免疫紊亂。
- 影像學輔助: 包括全身X光、CT、MRI等,關鍵用于觀察骨質破壞和腫瘤分布情況。
在我國,指南建議疑似患者應盡早去有血液??频拇笮歪t院就診,尤其是年齡超過50歲、近半年內有不明原因貧血、骨痛或蛋白尿的人群。
數據顯示,系統的多項檢查能顯著提高早期發現率,有助于及時干預,改善長期生存機會[3]。
05 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近年來多發性骨髓瘤治療明顯進步,個性化治療成為趨勢。具體方法包括:
- 化療: 通過專門藥物清除異常漿細胞,是大多數患者的治療基礎。有些方案會聯合多種化療藥物,提升療效。
- 靶向治療: 針對骨髓瘤相關的分子標記物,作用精準,副作用較傳統治療更小。比如免疫調節劑、蛋白酶體抑制劑等新型藥物。
- 干細胞移植: 適用于身體狀況較好、有條件的患者。先用大劑量化療“清場”,再回輸自身或供體健康的造血干細胞,用于重建健康骨髓環境。
- 綜合支持治療: 包括營養補充、骨保護藥物、防治感染等措施。如果發現帶狀皰疹病毒有再激活風險,醫生會提前用藥預防。
個案提示: 有患者接受中國2022年診療指南推薦的VCI方案,同時進行針對性病毒感染預防,經過化療與靶向藥物聯合應用,病情穩定。這證明,就算確診骨髓瘤,只要積極配合規范治療,生活質量仍可保持較高。
治療路上,每個人情況不同。定期與醫師溝通,及時處理不適和副作用,有助于最大程度受益。
06 日常管理:怎樣提升患者生活質量???
治療之外,日常管理對提升生活質量同樣關鍵。不必把疾病帶來的壓力無限放大,更重要的是學會主動做些積極的小調整。
-
飲食多樣、營養均衡: 可以適當增加富含優質蛋白(如豆制品、魚、禽肉)、豐富的蔬菜水果。
推薦公式: 菠菜 + 預防貧血 + 建議每日1-2小把;
鱸魚 + 增強免疫 + 每周2次即可。 - 適度鍛煉: 建議根據身體狀況,選擇如散步、太極等運動,不必追求強度,持之以恒比一時努力更重要。休息和睡眠同樣應該保證。
- 心理疏導: 面對疾病,保持樂觀心態和適度社交活動,尋求家屬和朋友傾訴,很有幫助。有條件時可尋找專業心理咨詢支持。
- 定期復診: 治療后不要掉以輕心,應遵照醫囑認真隨訪,復查血液和骨髓相關指標,便于醫生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 關于特殊人群: 老年人和合并慢病患者,宜和主診醫生詳細溝通,有針對性地調整日常管理措施。
說起來,生活中的小決定積累起來,就是支撐身體的重要支柱。比起一味擔心病情,合理飲食搭配和適當活動,都是能落到實處的健康“加分項”。
參考文獻
- Rajkumar, S. V. (2020). Multiple myeloma: 2020 update on diagnosis, risk-strat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American Journal of Hematology, 95(5), 548-567. PubMed
- Kazandjian, D. (2016). Multiple myeloma epidemiology and survival: A unique malignancy. Seminars in Oncology, 43(6), 676-681. PubMed
- Kyle, R. A., & Rajkumar, S. V. (2004). Multiple myeloma.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51(18), 1860-1873. NEJM
- Mayo Clinic. Multiple myeloma – Symptoms and causes. 官網
- 妙佑醫療國際. 多發性骨髓瘤 – 癥狀與病因。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