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胰腺癌的面紗:早期癥狀一探究竟
01 胰腺癌的基本認識
在日常生活中,胰腺這個器官并不常出現在我們的談話里。大多數時候,它就靜靜“藏”在胃的后方,默默地幫助我們消化、調節血糖。其實,胰腺癌并不是多見的腫瘤,卻因起病隱匿、早期癥狀不明顯而變得復雜。
胰腺如同人體內的“調控中心”,分泌消化酶、調節胰島素。當胰腺的細胞出現不正常的變化,就有可能發展成胰腺癌。根據2023年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的數據,胰腺癌僅占全球新發癌癥的3%,可是它的死亡率排名卻很靠前 (Ferlay et al., 2023)。早期多無特別不適,常讓人誤以為就是腸胃“小毛病”。
胰腺如同人體內的“調控中心”,分泌消化酶、調節胰島素。當胰腺的細胞出現不正常的變化,就有可能發展成胰腺癌。根據2023年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的數據,胰腺癌僅占全球新發癌癥的3%,可是它的死亡率排名卻很靠前 (Ferlay et al., 2023)。早期多無特別不適,常讓人誤以為就是腸胃“小毛病”。
02 常見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胰腺癌的早期癥狀微妙,容易與普通胃腸問題混淆。
- 輕微腹部不適:有時下腹覺得悶、脹,類似飯后稍微撐著的感覺。
- 偶爾腰背酸痛:有朋友反映,勞累時后腰有種說不清的酸,很容易和坐姿不正、久坐等聯系在一起。
- 短期內體重輕微下降:體重在一兩個月時間輕微減輕,卻沒刻意節食或運動。
- 食欲沒以前好:有些人飯量變小,總覺得吃兩口就飽,稍微油膩就容易膩住。
病例小故事:
56歲的王女士,本身身體健康,近期常常飯后覺得脹氣,偶爾飯量比以前還小一點。她以為是消化不良,堅持調整飲食后變化不大。半年后體重略有下降,經體檢發現胰腺有異常。
這些早期信號很常被忽略。實際上,如果一段時間內出現類似持續、無明顯誘因的小變化,最好還是重視起來,考慮和醫生溝通。 56歲的王女士,本身身體健康,近期常常飯后覺得脹氣,偶爾飯量比以前還小一點。她以為是消化不良,堅持調整飲食后變化不大。半年后體重略有下降,經體檢發現胰腺有異常。
03 早期癥狀多樣且難以識別
胰腺癌的早期信號本身就不典型,這也是它經常被延誤診斷的主要原因。輕微的腹痛、短時的消瘦、突然食欲變差,這些表現在感冒、腸胃炎或者壓力大時也會出現。加上胰腺處于腹腔深部,即便有些異常,也容易和胃部、膽道問題混淆。
另外,即使做了常規查血,很多指標也并不會立刻異常。如果同時存在肥胖、糖尿病或者有家族腫瘤病史,人們往往更容易把不舒服歸結為“老毛病”。這就要求我們在遇到持續的、無法用生活習慣解釋的身體變化時,要適當警覺,而不是一味拖延。
另外,即使做了常規查血,很多指標也并不會立刻異常。如果同時存在肥胖、糖尿病或者有家族腫瘤病史,人們往往更容易把不舒服歸結為“老毛病”。這就要求我們在遇到持續的、無法用生活習慣解釋的身體變化時,要適當警覺,而不是一味拖延。
?Tip:
早期胰腺癌的癥狀不會長時間劇烈,但它們的多樣性和與常見疾病癥狀的重疊,意味著高危人群更要多點耐心對待身體的小提示。
早期胰腺癌的癥狀不會長時間劇烈,但它們的多樣性和與常見疾病癥狀的重疊,意味著高危人群更要多點耐心對待身體的小提示。
04 現代檢測手段:影像 & 生化指標
一旦臨床醫生懷疑胰腺有異常,現代醫學有了不少精準的“探測器”。
有醫生會根據情況,推薦進一步的內鏡或組織活檢來明確診斷。要強調的是,并非所有早期胰腺癌患者腫瘤標志物都會升高,檢查結果要結合影像和臨床評估綜合判斷。
有醫生會根據情況,推薦進一步的內鏡或組織活檢來明確診斷。要強調的是,并非所有早期胰腺癌患者腫瘤標志物都會升高,檢查結果要結合影像和臨床評估綜合判斷。
05 高危人群要多留心哪些信號???
有一些人比普通人更容易被胰腺癌“盯上”,比如:
- 有家族史:如果直系親屬曾經患胰腺癌,個人風險會增高。
- 慢性胰腺炎:長期胰腺慢性炎癥,會讓胰腺組織反復受損,增加癌變可能。
- 吸煙和部分職業暴露:美國《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曾指出,吸煙者比非吸煙者風險高約兩倍(Bosetti et al., 2012)。
- 糖尿病:新發或長期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是胰腺癌的一個線索,特別是40歲后新發現體重下降和糖樓明顯上升。
- 肥胖和高齡:肥胖人群、60歲以上人群風險有所增加。
病例: 62歲的李先生,有多年糖尿病,又加上20年吸煙史。近期出現飯后輕度脹痛,建議做進一步影像檢查。
看出高危人群有明確的特點。凡是出現上述情況,并發現身體有小變化,就更加不應該拖延,就診才是明智選擇。 06 早期發現與治療的前景
胰腺癌的生存率與發現階段緊密相關。美國2024年癌癥統計數據指出:早期局限胰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接近40%,但大多患者發現時已是晚期(Siegel et al., 2024)。晚期和早期,其治療效果天差地別。
當前治療手段
當前治療手段
- 外科手術:僅限于腫瘤未大范圍擴散的患者。
- 化療、靶向 & 免疫治療:逐步拓展,可改善部分人的生活質量。
- 個體化隨訪:根據患者自身條件,隨時調整治療方案。
07 日常預防行動與合理飲食??
胰腺癌雖然難以通過某一種單一方法徹底預防,但好的生活習慣可以給身體帶來額外的保護。下表匯總了推薦做法和有益食物選項,可供參考:
提醒:定期健康檢查尤其重要。如果身體有和以往不同的、持續一周以上的不適,比如飯量減少、體重下降或莫名腹痛,請及時預約消化科或腫瘤相關專科就診。大城市三級醫院的消化內科和腫瘤中心篩查條件較好。
簡單來說,健康飲食+有規律的早睡早起+保持心情舒暢,對胰腺癌這種低調又難纏的癌癥,是最自然的守護傘。 引用文獻:
- Ferlay, J., Ervik, M., Lam, F., Colombet, M., Mery, L., Pi?eros, M., Znaor, A., Soerjomataram, I., & Bray, F. (2023).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3.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 Ballehaninna, U. K., & Chamberlain, R. S. (2012). Serum CA 19-9 as a biomarker for pancreatic cancer—A comprehensive review. Indian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 3(2), 88–100.
- Bosetti, C., Lucenteforte, E., Silverman, D. T., Petersen, G., Bracci, P. M., Ji, B. T., Negri, E., Bueno-de-Mesquita, H. B., Li, D., Gallinger, S., et al. (2012). Cigarette smoking and pancreatic cancer: an analysi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Pancreatic Cancer Case–Control Consortium (Panc4).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104(22), 1640–1651.
- Siegel, R. L., Miller, K. D., Fuchs, H. E., & Jemal, A. (2024). Cancer Statistics, 2024.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74(1), 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