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來說,熱射病是一種因外部溫度過高導致的嚴重身體反應。它屬于熱相關疾病的最嚴重形式,通常出現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下。當身體因環境影響而持續升溫,散熱功能被打破,體溫升高到40℃以上時,人就有可能“中招”。
熱射病不是普通的中暑,而是生命威脅的緊急情況。研究顯示,在城市熱浪期間,熱射病患者的死亡率遠高于普通中暑。???
階段 | 表現(舉例) | 嚴重程度 |
---|---|---|
早期 | 偶爾感到頭暈、口干、走路有些虛浮 | 輕微 |
明顯階段 | 持續頭痛、反復嘔吐、意識模糊或短暫昏厥 | 嚴重 |
比如,去年夏天一位27歲的男士在工地工作,開始只是短暫頭痛和乏力,后來出現言語含糊、發高燒。家人發現后立刻送醫。后來檢查得知,這是熱射病的典型表現,危及生命。
所以,輕微的頭暈、無力常常被忽略,但持續的意識混亂、高熱就非常危險。如果身邊人忽然說話不清,或者倒下,別猶豫,趕緊送醫院。這類癥狀需要特別重視。
總之,暴露在高溫或潮濕環境下,且本身調節體溫能力有限的群體,風險都要比普通人高。
數據顯示,2003年歐洲熱浪期間,法國有超過1.5萬人因熱射病及其并發癥死亡(Pirard et al., 2005, Environ Res)。
診斷熱射病主要依賴于臨床表現和測量體溫。醫生會在排除其它疾病后,根據患者暴露高溫史、體溫異常,以及是否出現神志變化來判斷。必要時,做一些血液檢查,了解身體各項指標變化,比如電解質紊亂、肝腎損傷等信息。這有助于判斷可能存在的危急并發癥。
也有醫生會建議做CT或MRI檢查,以排除腦部病變等其它導致昏迷的原因。
需要注意,這些專業檢查通常是在醫院進行。如果身邊人出現持續高熱、說話混亂、抽搐等,最快的辦法是測體溫并立即送醫,而不是自行判斷和在家等待。
提早識別和及時降溫,是決定生死的關鍵。對于體溫超過40℃或神志改變的人,最有效的初步治療,就是趕快讓體溫降下來。物理降溫(比如用冷水浸泡身體或包濕毛巾降溫)和補足體液可以預防內臟損傷,降低死亡風險(Leon & Bouchama, 2015, N Engl J Med)。
送醫途中,別等待醫學處置再行動,哪怕只是打開空調、風扇,也可能爭取到寶貴時間。
這些預防方式看似簡單,其實是保護身體最直接有效的“盾牌”。夏天飲用適量淡鹽開水,吃些含水豐富的蔬果,對預防熱射病非常有幫助。
小結:與其擔心什么時候會中招,不如提前做好準備,這才是應對高溫最聰明的方式。
很多時候,健康風險就在日常的小細節里。即使高溫讓人煩躁,主動調整一下飲食作息、關注身邊人的狀態,也許就能讓危險遠離。當你學會讀懂身體的“信號”,熱射病也就不那么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