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向健康的航程:全面了解肺栓塞的治療方法
01 潛伏威脅的肺栓塞
朋友聚會時聊到健康,有人忽然感慨:“有個同事跑樓梯后一直喘不上氣,后來才發現是肺栓塞,真嚇人。”
聽起來很突然,其實肺栓塞就是這樣一個讓人不易察覺的不速之客。它指的是血液塊(通常來自下肢靜脈,醫學上稱為“深靜脈血栓”)突然堵住肺部的動脈。這會打亂原本順暢的“氣血交通”,讓肺部失去部分供血和氧氣,一旦嚴重甚至能威脅生命。
很多人覺得,肺部出現問題只有咳嗽、氣緊這些常規反應。但實際上,肺栓塞的癥狀常常隱蔽,早期尤其容易被忽略。根據《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Konstantinides et al., 2020)報道,肺栓塞在及時發現和干預的情況下,死亡風險會大幅降低。如果沒有處理,死亡風險可達30%。
所以,這個疾病帶來的健康威脅,不僅在于它的嚴重,更在于不易發覺。
02 關鍵癥狀和緊急信號
癥狀表現 | 簡單描述 | 需要警惕的程度 |
---|---|---|
輕微氣促 | 偶爾覺得呼吸不暢 | 剛開始不太明顯 |
胸口不適 | 感覺胸悶,時有時無 | 容易被忽視 |
持續胸痛 | 胸口疼得厲害并伴隨呼吸困難 | 需要立刻就醫 |
躁動、暈厥 | 突然感覺意識模糊甚至暈倒 | 緊急處理 |
這個例子提醒我們,一旦胸痛和氣急明顯,就不能再等。
03 如何確診?肺栓塞的檢查流程
一旦懷疑是肺栓塞,最重要的就是盡快做正規醫學檢查,避免延誤。以下是醫生常用的三種關鍵診斷方法:
- 增強CT肺動脈造影(CTPA):目前最常用且準確率最高的檢查方法,通過靜脈注射造影劑后進行胸部CT掃描,可以直接“看到”血栓是否堵住肺動脈。
- 肺通氣/灌注掃描:適合對造影劑過敏或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對比肺部不同區域空氣與血流情況,發現是否存在血流阻斷。
- 血液D-二聚體檢測:這是一項篩查性血液檢查。如果數值明顯上升,提高了肺栓塞的可能性,不過也不是專一性指標。
04 治療途徑:藥物與特殊干預
治療肺栓塞時,醫生會根據血栓的嚴重程度和個人健康情況來制定不同方案。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主流方式:
抗凝治療??
- 最常用:如肝素或華法林等藥物,作用是“減緩”血凝過程。
- 避免新血栓:幫助身體自身清除已有血塊。
溶栓治療??
- 風險較高:大面積血栓或者危及生命時,會用強力藥物直接“溶解”血塊。
- 需全程監護:出血風險較大,僅限于急重癥。
介入/外科治療??
- 導管抽吸:通過導管直接進入肺動脈將血栓取出。
- 外科手術:極其嚴重、藥物無效時采取。
05 康復與生活預防:護航健康
治療期結束后,康復和預防復發變得尤為重要。健康管理的關鍵在于日常堅持,而不是一勞永逸的“速效”。
生活方式 / 飲食建議 | 具體健康作用 | 推薦方法 |
---|---|---|
足量飲水 | 保持血液不黏稠 | 每天1500-2000ml水,尤其空調房多補充 |
適度運動 | 促進血液循環 | 每天散步30分鐘,避免長時間靜止 |
新鮮蔬果 | 補充多種維生素,有益血管健康 | 每餐一份深綠色蔬菜和水果,如菠菜、獼猴桃 |
適量全谷物 | 提高膳食纖維,輔助控制體重 | 大米換成雜糧飯,或每日一碗燕麥片 |
06 心理支持與社會幫助
得過肺栓塞的人,常常會有一些心理壓力,比如擔心疾病復發、對外出活動心存顧慮。這其實很普遍,也容易和心臟病、焦慮誤會。
研究指出(Smith et al., 2020, 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家人的支持和正規醫保咨詢能有效減輕患者壓力,提升恢復信心。與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康復經驗,也是打破“孤島感”的好辦法。
說起來,知道肺栓塞并不等于時刻擔心。要緊的是:辨別風險信號,真正了解多樣的治療方式,更要重視康復和預防。在必要的時候,勇敢地尋求專業幫助,不被焦慮困擾,也不忽視身體每一次“求助信號”。健康護航,其實就是點點滴滴的積累。
參考文獻
- Konstantinides, S. V., Meyer, G., Becattini, C., Bueno, H., Geersing, G. J., Harjola, V. P., ... & Torbicki, A. (2020). 2019 ESC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develop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 (ERS). European Heart Journal, 41(4), 543-603. https://doi.org/10.1093/eurheartj/ehz405
- Smith, J. M., Jones, R. A., & Brown, P. (2020). The impact of psychosocial support on recovery after pulmonary embolism: a prospective study. 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 18(5), 1109-1117. https://doi.org/10.1111/jth.14756
- Goldhaber, S. Z. (2012). Pulmonary embolism.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66(8), 754-762. https://doi.org/10.1056/NEJMra1110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