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微的口齒不清、短時間單側肢體無力,哪怕只出現幾分鐘,也需要格外關注。 很多人聽見“康復”兩個字,容易以為只是鍛煉一下肌肉,或者做點簡單的物理治療。實際上,腦梗死后的康復遠不止這些。 研究發現,及時、系統的康復可以明顯提高幸存者的獨立生活能力,降低再次中風和死亡的風險(Langhorne, P. et al., 2011)。缺乏康復的人,更可能長期失去行動、溝通甚至生活自理能力,這對個人和家庭影響極大。 腦梗死康復,不只是讓身體重新找回活力,還包括情緒和精神上的重新適應。部分康復期患者會變得焦慮、自卑,甚至對未來喪失信心。這里,家庭和朋友的陪伴變得格外重要。 康復路上,有不少溫暖的故事。有位63歲的男士,腦梗后曾幾乎完全喪失行走和說話能力。初期,他每天配合物理、語言訓練,家人堅持與他交流,每周帶他參加社區康復活動。六個月后,他已經能獨立行走短程,與孫子“嘮嗑”也輕松自如。這說明科學的康復訓練、心理疏導和家人支持,是“晨光”歸來的重要法寶。 其實,日常點滴小改變就能積攢健康。合理飲食和規律作息,是守護大腦“交通要道”的重要方式。 02 明顯信號:別把嚴重癥狀當“小毛病”
出現上述情況,第一時間呼叫急救,別等也別慌張。 03 腦梗死為什么會發生?
腦梗死和年紀增長關系大,但并不是老年人的“專利”,中年人壓力大、生活不規律,同樣需要防范。
危險因素 主要影響 高血壓 容易形成腦部微小血管病變 高血脂 促進大腦動脈硬化和堵塞 糖尿病 加速血管損傷 長期吸煙 損傷血管內皮 久坐少動 血液循環變差,增加血栓風險 04 康復治療:影響一生的分水嶺
每延遲一天啟動康復,后期功能恢復的難度就會上升。早期、持續的康復,是后期自主生活的基礎。 05 康復原則:怎么科學規劃?
康復過程中,患者及家人要留意身體變化,發現異常及時和醫生溝通。
康復目標 一般時長 基礎活動能力 首月重點練習 獨立行走 1-3個月 語言溝通 視康復進展調整 06 康復有哪些“武器”?
周期性評估訓練效果,并根據進步情況調整康復方案。 07 心理重建和家人支持
08 晨光故事:科學康復下的轉變
康復并不意味著一切都會恢復如初,但每一次小進步,都是希望的積累。 09 如何預防腦梗?飲食+生活這樣做
推薦食物 具體功效 怎么吃 燕麥 幫助降血脂、清理血管 每天1-2餐搭配早餐或主食 深色綠葉蔬菜(如菠菜) 補充維生素K,有利于血管彈性 每日炒菜或涼拌均可 新鮮魚類(如三文魚) 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有利于心腦血管 每周2-3次煮、燉或清蒸 豆類食品 植物蛋白保護血管 日常豆漿或豆腐常備無妨 橄欖油 健康脂肪替代動物油 涼拌或烹飪,每餐適量
避免久坐,定期體檢,壓力大時別憋著。有慢病基礎的朋友,更要和家庭醫生常聯系。 10 主要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