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骨骼:了解骨折內固定手術的奧秘
01 什么是骨折內固定手術?
有些人走在樓梯上不小心扭了一下腳,骨頭斷了,醫生在拍片后常常會建議做骨折內固定手術。這可不是嚇唬人,很多“掉了一塊”的骨頭單靠石膏根本長不好。
骨折內固定說到底,就是醫生用特制的金屬工具(如鋼板和螺絲釘)把骨頭穩定住,讓它們合得穩、長得直。簡單來講,這是幫助骨頭精確復位和早日恢復功能的醫學“組裝術”。
骨折內固定說到底,就是醫生用特制的金屬工具(如鋼板和螺絲釘)把骨頭穩定住,讓它們合得穩、長得直。簡單來講,這是幫助骨頭精確復位和早日恢復功能的醫學“組裝術”。
這種治療方法在骨折治愈的過程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理由很樸素:直接讓骨頭斷端對齊,并牢牢固定住,不容易錯位,也不容易落下后遺癥。 對于很多復雜骨折,比如碎裂骨或關節附近的骨折,如果不通過內固定,很難恢復原來的結構和功能。
小貼士: 內固定不等于“打鋼釘”就高枕無憂,選對方案、配合康復才是關鍵。
02 骨折類型+內固定是否必要?
骨折的花樣不少,不同類型的骨折,治療策略很不一樣。咱們來看看生活中常遇到的幾種常見骨折,以及內固定適不適合用:
骨折類型 | 適合內固定? | 生活例子 |
---|---|---|
簡單橫斷骨折 | 部分 | 8歲男孩摔倒時左前臂骨折,斷口整齊;有些靠石膏可愈合,有些需釘固定 |
粉碎型骨折 | 大多需要 | 68歲女性冬天滑倒,髖部出現多處碎片;如果不用鋼板,很難長牢 |
關節內骨折 | 推薦 | 30歲男子騎車摔倒膝蓋骨折,靠近膝關節;為恢復活動度,通常選內固定 |
骨盆復雜骨折 | 幾乎必需 | 車禍中的27歲女性,骨盆多發骨折;單純外部包扎無濟于事 |
兒童骨折 | 看情況 | 有位4歲女孩手肘骨折,某些未錯位病例石膏即可,但完全移位則須內固定 |
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骨折都用同一種方法。內固定更適用于難以自然愈合或對功能要求很高的骨頭“損傷”。
03 內固定材料怎么選?手術方式有啥差異?
說起來,內固定材料可不是隨便拿根鐵絲就能用的?,F在醫院常用的內固定器材種類豐富,基本按照骨折的位置和類型量身定制。
常見的內固定材料如下表:
材料類型 | 用途場景 | 優劣簡析 |
---|---|---|
鋼板+螺釘 | 長骨骨干周圍 | 固定牢固,術后需防止感染 |
髓內釘 | 股骨、脛骨等骨干 | 創傷小、負重早、感染概率低 |
克氏針 | 兒童骨折、小骨折端 | 適用范圍廣,固定力有限 |
外固定架 | 嚴重開放骨折 | 操作靈活,適合急救與特殊情況 |
Tips: 現在還有可吸收材料出現,未來“鋼釘取出”可能不再是必考題。
除材料不同,手術方式也不盡一樣。較直觀的兩類是開放復位(切開皮膚、直接修正骨折)、閉合復位(無需大切口,通過設備引導固定)。到底哪種合適,要看病情復雜程度和患者整體健康。
04 手術全流程怎么安排?
一場正規的骨折內固定手術其實和“組裝家具”有些類似,不過環節更多、要求更高。一般包括下面幾個主要步驟:
- ??? 麻醉:分全身與局部兩種,通常選用能讓患者全程舒適不緊張的方法。
- ?? 切口:醫生選合適位置小心切開皮膚,力求減少創面。
- ?? 骨折復位與固定:用專用工具把斷端對齊,按計劃放置鋼板或釘子,再用螺絲穩穩固定。
- ?? 縫合:確認一切穩妥后縫合傷口。
以一位45歲的男性,左股骨干骨折為例,選擇髓內釘內固定,術中醫生只需穿刺一小口,把粗壯的釘子塞進骨頭中央,并用螺釘兩邊鎖死。術中實時影像指導,最大程度避免手術誤差。
提醒: 內固定手術涉及無菌操作,對消毒要求非常高。
05 術后康復怎么做?什么細節別忽視?
經歷了手術這道坎,真正的修復之路才剛開始。恢復期間,患者的積極配合和科學照護同樣重要。
???♂?
早期適度活動能減少并發癥。很多骨折內固定后,醫生會建議先在床邊活動,逐漸過渡到拄拐下地。
??
保證均衡營養,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牛奶、瘦肉、豆制品)有助骨骼修復。谷朊粉、雞蛋和海魚富含營養素,建議一日三餐均衡分配,可參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
??
注意創口局部衛生,保持干燥,防止感染。拆線前別沾水,定期回醫院復查傷口愈合情況。
??
遵醫囑合理服藥和康復鍛煉。比如膝蓋骨折患者可進行關節活動度訓練,以防粘連僵硬。
?
定期回訪很關鍵。骨科醫生通常會安排斷骨愈合的影像檢查,發現問題能及時調整方案。
建議: 若術后出現持續腫脹、劇烈疼痛、傷口分泌物增多等異常癥狀,應及時聯系醫生。
06 手術相關的健康風險與原因分析
骨折內固定手術雖然為治療帶來極大便利,但風險不容小覷。風險的成因多與操作和患者體質有關,下面是臨床關注度較高的幾個方面:
風險類型 | 成因簡析 |
---|---|
感染 | 手術中無菌操作不徹底、患者免疫力差等可能導致細菌感染 |
內植物松動/斷裂 | 比如體重過重、固定物放置不穩等,可能引發鋼釘松動或斷裂 |
骨不連/延遲愈合 | 吸煙、糖尿病等基礎病增加骨愈合難度 |
周圍血管神經損傷 | 手術操作復雜,極少數病例中可能損傷附近組織 |
深靜脈血栓 | 長時間不動、肥胖等因素可能引發下肢靜脈血栓,增加肺栓塞風險 |
研究顯示,大約2%~5%的骨折內固定患者會出現感染等并發癥(Vallier et al., 2016)。這樣看來,手術雖然先進,但仍不能掉以輕心。
07 未來的骨折內固定會怎樣?
最近幾年,骨科領域的研究推進得飛快,一些新技術已經在部分醫院試點。例如,3D打印個性化鋼板可以貼合每個人骨骼的“獨一無二”,減少磨合期??山到獠牧蟿t讓取鋼釘成過去式。還有一些納米表面修飾的鋼板,有助于防感染和加快愈合(Zhang et al., 2022)。
另一個方向是智能傳感器骨折監測裝置,將來在手機App上就能收到骨頭愈合情況反饋。對于常見的兒童骨折,專家也在研發無需二次手術取出的新材料,進一步減少患兒痛苦和家庭負擔。
結語: 內固定為骨折患者帶來重生機會,但合理選擇、科學康復與緊跟技術發展同樣重要。行動起來,持續關注健康骨骼,生活會更自由。
參考文獻
- Vallier, H. A., Parker, D. L., & Levine, R. L. (2016). Management of open fractures of the lower extremity: Current practice and future direction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 24(10), 736-745.
- Zhang, Y., Ma, J., Ye, S., Shen, Y., & Wang, X. (2022). Advances in biomaterials for orthopaedic implants. Materials Today, 54, 52-70.
-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the PRC. (2022). Chinese Dietary Guidelines.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