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劑量CT:肺癌篩查的未來之路
01 低調出現的隱形殺手:肺癌現狀 ??
有時候身邊的朋友、家人,偶爾咳幾下也不當回事。其實肺癌在早期幾乎沒有明顯的身體信號,就像城市里的一塊小石頭,不被注意,但一旦移動,卻牽動整個局面。多數人發現時,疾病已經不是”新來的小麻煩”,而是需要嚴肅對待的嚴重問題。
不少人誤以為吸煙才會得肺癌,其實被動吸煙、職業暴露、空氣污染,甚至家族有類似病史,都可能悄悄把風險提高。根據2021年發表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一項調查,中國肺癌發病率在全球居前(Bray F. et al., 2021)。這些現實說明,理解肺癌風險,不只是煙民或者特殊人群的事情,普通人也要正視它可能帶來的健康壓力。
02 警覺信號:何時應該注意? ??
- 輕微咳嗽:偶爾咳嗽沒人在意,但如果持續時間超過四周,最好小心點。
- 呼吸不暢:覺得上樓比以前累,或者長時間喘不上氣,別完全歸咎于年齡。
- 微弱胸痛:不是每次劇烈疼痛才叫信號,間斷性胸部悶痛,也要留心。
真實案例:58歲的李先生,剛開始也就是斷斷續續的咳嗽,沒掛在心上。直到體檢發現肺部陰影,再檢查已是中期。這提醒我們,身體發出的“小打小鬧”,有時候透露著重要的信息。
03 低劑量CT:早篩查,早安心 ??
說到早期發現,低劑量CT掃描(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簡稱LDCT)成了肺癌篩查的“新寵”。這種檢查方式相比傳統胸片,能更精準地捕捉到極小的異常結節。在劑量方面,輻射只有傳統CT的1/5到1/10(Aberle DR et al., 2011)。
大規模國外研究顯示,對高危人群進行LDCT篩查,可以降低肺癌死亡率20%以上(National Lung Screening Trial Research Team, 2011)。這也意味著,早一步發現,就多一份生存的可能。
項目 | 低劑量CT | 胸部X光 |
---|---|---|
輻射劑量 | 低 | 中等 |
發現早期肺癌能力 | 高 | 低 |
篩查適宜性 | 適合高危人群 | 主要用于一般檢查 |
04 篩查流程:一步步安心查 ??
- 咨詢預約:先跟有資質的三甲醫院呼吸內科或體檢中心聯系,說明自己的情況。
- 篩查安排:醫生根據個人風險或既往史判定是否適合做低劑量CT。
- 實際檢查:檢查時無特別不適,只需像做普通CT一樣,平躺靜止幾分鐘。
- 結果評估:多數情況下結果很快出來,若發現小結節,也不用過度緊張,醫生會判斷需不需要后續隨訪,注意不是所有“陰影”都意味著肺癌。
參考案例:52歲的女教師,一次LDCT篩查發現1cm的小結節,后續定期復查無明顯變化,無需立即治療,但讓她對健康多了一份可控感。
05 適合哪些人做篩查???
- 年齡 50~74歲:這個年齡段是肺癌風險相對較高的階段。
- 吸煙史:長期吸煙史(例如每天1包,持續20年以上)為高危指標。
- 有家族肺癌病史:直系親屬有肺癌病史的人群需留心。
- 職業或環境暴露:長期接觸石棉、二手煙或高污染環境的人員。
注意:癥狀明顯者并不等同于“高危人群”,任何懷疑都應咨詢專業醫生,勿自己判斷。
對于上述人群,醫生會建議定期做低劑量CT。有慢性咳嗽、咯血、體重突降等癥狀,甚至年輕患者,也別拖延體檢。
數據顯示,良好篩查對象選擇,可大大提高早診率,減少誤診和漏診風險(de Koning HJ et al., 2020)。
06 風險背后:為什么會得肺癌? ??
其實,肺癌的形成和多方面因素有關。吸煙是最大的風險源,煙霧中的致癌物質,會促使肺部正常細胞發生基因突變,逐漸演變為異常細胞。此外,被動吸煙、空氣污染(比如長期暴露在PM2.5濃度較高環境)、職業性化學物質接觸,也都是推高風險的關鍵。
- 遺傳因素:家中有患病史,遺傳易感性升高。
- 年齡增加:肺部細胞修復能力變弱,長期累積損傷,年紀越大風險越高。
- 慢性肺部疾病:如慢阻肺或肺結核等會增加患癌機會。
07 健康生活,主動“養肺”減少風險 ??
- 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富含天然抗氧化成分,有益肺部健康。建議每天保證3種以上不同顏色的蔬菜。
- 適量攝入堅果:如核桃、杏仁等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對肺部組織修復有好處。每次抓一小把即可。
- 堅持規律鍛煉:比如快走、游泳,讓肺部功能更強健,每周3~5次,每次30分鐘左右。
-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定期開窗、用空氣凈化器減少有害顆粒物。
- 定期體檢:按醫生建議時間做肺部健康檢查,遇到身體異常別耽誤。
總結:肺癌雖然可怕,但合理篩查、健康習慣的養成,能讓風險變得可控。如果你身邊有相關疑問或者擔憂,和專業醫生聊聊,是最靠譜的辦法。有時候,多一個提醒,就能讓生活安心許多。
?? 參考文獻
- Bray, F. et al. (2021).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71(3), 209-249.
- Aberle, D. R., Adams, A. M., Berg, C. D., et al. (2011). Reduced Lung-Cancer Mortality with 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ic Screening.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65(5), 395-409.
- National Lung Screening Trial Research Team. (2011). Results of Initial 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ic Screening for Lung Cancer.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65(5), 395-409.
- de Koning, H. J., van der Aalst, C. M., de Jong, P. A., et al. (2020). Reduced lung-cancer mortality with volume CT screening in a randomized trial.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82(6), 503–513.
- Jaklitsch, M. T., Jacobson, F. L., Austin, J. H., et al. (2012).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oracic Surgery guidelines for lung cancer screening and surveillance. 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 144(1), 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