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跟腱斷裂的全景解讀
很多人平常健步如飛,突然有一天運動時腳踝傳來一聲“啪”,跑也跑不動了。這其實就是跟腱突發斷裂的表現。跟腱是小腿肌肉與腳后跟之間有力的“紐帶”,每天負責你我的行走、跳躍和奔跑。平時也許沒意識到它存在,一旦受傷,生活可就變得不那么方便了。
當跟腱被拉斷后,腳部會立即失去用力的基礎,哪怕抬個腳尖都很難做到。醫學數據顯示,跟腱斷裂在中年愛好運動的人里最常見,尤其是突然起跳、加速或跌倒的瞬間,最容易發生。
? 跟腱斷裂的早期信號:
- 小腿后部突然出現類似被擊中的疼痛
- 腳踝處可以摸到一個下陷的“小坑”
- 輕微腫脹,腳步發軟,無法繼續運動
02 如何判斷需要手術?
癥狀表現 | 診斷方式 |
---|---|
腳跟無法著地,走路像“踩棉花” | 醫生徒手檢查,常用“ Thompson test ”,必要時做超聲/核磁共振排查 |
局部腫脹、劇疼,腳后跟塌陷 | 高分辨率超聲可明確斷裂部位 |
一位48歲的男性羽毛球愛好者,比賽中突然腳下失力,無法踮腳,被確診為跟腱完全斷裂。
這個病例告訴我們:出現突然不能踮腳、腳后跟腫脹、劇痛,要盡快到醫院骨科,依據影像學檢查來確認斷裂程度。部分輕微損傷可以保守治療,但絕大多數需要及時手術修復,避免日后行走障礙。
03 跟腱斷裂為何更青睞這些人?
有人疑惑:平時運動狀態不錯,怎么還會斷?其實跟腱斷裂并非運動員專屬,很多生活習慣都會讓這個不速之客悄悄造訪。
- 高強度運動/突然發力
經常踢球或跳躍型運動后沒熱身,跟腱負荷驟增,容易“拉斷”。 - 年齡與勞損
隨著年齡增長,跟腱內的“膠原蛋白”變脆、彈力差。40歲以上人群風險增加。 - 基礎疾病影響
糖尿病、肥胖患者跟腱供血不好,也更易受傷。 - 激素類藥物
有些人長期用類固醇藥物,這會讓跟腱變弱,稍一拉伸可能就斷裂。
04 手術治療的選擇與過程
通常,完全性斷裂推薦手術修復。主流方式包括“傳統切開縫合”和“微創縫合”:
? 微創技術:切口小,恢復快,但操作要求高。適合部分患者。
手術類型 | 優點 | 缺點 |
---|---|---|
切開縫合 | 效果可靠,適合復雜斷裂 | 切口較大,恢復略慢 |
微創縫合 | 創傷小,瘢痕少,恢復快 | 部分適應癥,操作難度高 |
- 系統檢查心肺功能,排查手術禁忌
- 術前洗浴,保持局部皮膚清潔
- 確定手術方式,和醫生充分溝通
05 術后立即護理要點
手術做完,第一件事就是避震、消腫和止痛。此時傷口的命運就像一棵剛發芽的小樹苗,既不能被踩、更不能隨意折騰。
- 休息最重要:頭幾天必須抬高患肢,避免腳部血液淤積,加速消腫;
- 冷敷:術后24-48小時內,使用冰袋冷敷,每次15分鐘,有助于緩解腫脹和疼痛;
- 疼痛管理:如果感到疼痛難忍,可以在醫生指導下用藥(如對乙酰氨基酚)。
- 保持傷口清潔干燥:防止感染,發現滲液或紅腫要及時反饋醫生。
- 避免負重
- 按照醫囑服藥
- 定期復查
06 循序漸進的康復訓練
很多人以為拆了石膏就能馬上跑,實際上這只是第一步。康復訓練是修復“交通要道”的關鍵,需要分階段、按部就班:
- 被動活動(術后2周內):物理治療師幫忙輕輕活動腳踝,各個方向緩慢轉動,避免粘連。
- 主動訓練(術后3-6周):在保護措施下,嘗試自主活動,逐步增強肌力和柔韌性。
- 抗阻訓練(術后6周以上):通過彈力帶,腳尖提起等動作,慢慢恢復踝部力量。
- 負重和步行:大多數患者在術后8-12周能用助行器緩步前行。
- 每次訓練10-15分鐘,每天2-3次,避免過量疲勞。
- 循序漸進,不要心急。
07 心理準備與情緒管理
有時身體的“恢復進度條”沒讓人崩潰,情緒低落倒先來襲。很多人剛經歷手術容易焦慮:“我還能恢復以前的運動能力嗎?”
- 設定小目標:把注意力轉移到每天一點小進步上
- 溝通傾訴:和親友、醫護分享擔心,也可以和同病朋友交流康復經驗
- 必要時尋求心理支持:如果長期情緒低落,別猶豫,可以求助專業心理醫生
08 如何監測康復,防止反復?
康復過程需隨時校對方向。很多患者關心:怎么知道自己恢復得好不好?其實,專業評估和自我感受都很重要。
- 定期門診隨訪:醫生會用肌力、步態評估標準判斷恢復進度。
- 功能測試:是否能夠踮腳、走路無明顯疼痛?
- 自我監控:發現持續腫痛、步態異常等異常,及時反饋醫生調整康復計劃。
一位35歲的女性健走愛好者,術后堅持科學康復計劃,三個月能恢復日常步行但慢跑尚需時間,從中可以看出恢復節奏每個人都不同,貴在量身定制。
09 跟腱健康的日常小貼士
除了嚴格執行康復流程,每天的小調整也很重要。實際生活中,有些食物對跟腱修復很有幫助:
食物 | 具體作用 | 食用建議 |
---|---|---|
魚類(尤其是三文魚) | 富含Omega-3,有助抗炎 | 每周2-3次,煮或蒸為佳 |
牛奶和豆制品 | 補充鈣質強化骨骼 | 每天1-2杯 |
新鮮蔬果 | 富含維生素C促進膠原合成 | 每日餐餐有蔬菜,水果適量即可 |
堅果(如核桃、杏仁) | 提供優質脂肪及蛋白 | 每日一把即可 |
- 運動前充分熱身,拉伸跟腱
- 合理分配運動強度,避免突發爆發力
- 保持健康體重,減輕關節負擔
- 定期體檢,尤其40歲以上關注足踝健康
10 結語
跟腱斷裂不是小事,但也沒那么可怕。關鍵在于及時發現、科學診治、分階段康復和細致護理。日常多一點用心,每一個腳步里都有健康的希望。
- Ganestam, A., Kallemose, T., Troelsen, A., Barfod, K. W. (2016). Increasing incidence of acute Achilles tendon rupture and a noticeable decline in surgical treatment from 1994 to 2013: A nationwide registry study of 33,160 patients. 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 24(12):3730–3737. https://doi.org/10.1007/s00167-015-3544-5
- Soroceanu, A., Sidhwa, F., Aarabi, S., Kaufman, A., Glazebrook, M. (2012). Surgical versus nonsurgical treatment of acute Achilles tendon rupture: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trials. The Journal of Bone & Joint Surgery, 94(23):2136-2143. https://doi.org/10.2106/JBJS.K.00917
- Maffulli, N., Waterston, S. W., Squair, J., Reaper, J., Douglas, A. S. (2002). Changing incidence of Achilles tendon rupture in Scotland: a 15-year study. Clinical Journal of Sport Medicine, 12(5):365-367. https://doi.org/10.1097/00042752-200209000-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