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毒救助指南:洗胃的有效方法與原則
01 急性中毒的常見原因
生活中,急性中毒不是一件遙遠的事。鄰居家孩子誤服家用清潔劑,或者老人一時疏忽多吃幾片降壓藥,這些都可能發生在身邊。連朋友聚餐一不小心中的海鮮,也能讓幾個成年人進急診。
簡單來說,急性中毒可以來源于多種途徑:
原因類型 | 例子 |
---|---|
化學物品 | 清潔劑、殺蟲劑、消毒酒精誤服 |
藥物過量 | 誤吃安眠藥、降壓藥或兒童誤服成人藥 |
食源性 | 變質食品、野蘑菇、含毒貝類 |
一氧化碳等氣體 | 冬季燃氣泄漏、煤爐取暖 |
02 洗胃的適應癥與禁忌癥
很多人覺得,凡是吃錯東西洗胃都能「一勞永逸」。其實,洗胃也不是萬能的急救手段,適用范圍有明確界定。
適合洗胃的情況:
- 服毒后短時間內(最好2小時內),胃內容物尚未被吸收
- 攝入易吸收、對身體危害大的化學藥品
- 誤服大量未知藥物、初步判斷尚未完全進入血液循環
哪些情況要避免:
- 近期進食腐蝕性毒物,如強酸、強堿(可能傷胃穿孔)
- 攝入時間已久(超過6小時通常已吸收)
- 昏迷、抽搐、呼吸不穩(易嗆咳窒息)
- 咽喉有燒灼或出血(增加損傷風險)
有位15歲女高中生急救時,因家人急于清除毒物,擅自洗胃,反而加重嘔吐,導致誤吸。這個例子提醒我們,遇到疑似中毒,最好交由專業機構評估。
03 洗胃的準備工作
洗胃過程看似簡單,其實對準備要求相當高。想讓操作順利、安全,每一步都要規范。
準備步驟 | 說明 |
---|---|
簡要評估 | 收集中毒物質時間、劑量、種類,以及患者既往病史,如有無肝腎疾病、消化道問題等。 |
物品準備 | 洗胃管、注射器、生理鹽水或溫開水、高低盆、潤滑劑、口腔壓板。 |
術前監測 | 觀察生命體征(脈搏、呼吸、血壓)并準備吸氧裝備防備突發情況。 |
實際上,完善的準備比臨時“急救”更能保護患者安全。
04 洗胃的實施步驟
洗胃操作關鍵在于流程規范和細致配合,醫護會根據患者狀態調整流程。以下是標準操作的核心要點:
- 體位與保護: 患者一般取仰臥頭偏向一側,便于液體排出。防止嗆咳。
- 插管技巧: 用潤滑劑潤滑后,從口或鼻腔緩慢插入洗胃管至胃部,注意隨時觀察患者反應。
- 藥液選擇: 洗胃常用溫開水或生理鹽水,量一般每次灌入200-300毫升,視患者體型調整。
- 反復沖洗: 緩慢注入洗液,輕柔抽出,根據清出物是否變清反復操作3-5次,直至液體清澈為止。
- 終止與拔管: 洗胃結束后,排空胃內容物,輕柔移出洗胃管,清潔口鼻。
洗胃不是「洗衣機」,操作慢、穩、細才更安全。
05 洗胃后的觀察與處理
洗胃后,患者并非立即「萬事大吉」。后續觀察和處理同樣重要。
- 生命體征: 定時測量血壓、呼吸、心跳,有無面色蒼白、出汗、昏迷等異常。
- 消化道癥狀: 留心持續劇烈嘔吐、黑便、腹痛,這些可能提示消化道損傷。
- 并發癥觀察: 如果出現呼吸不暢、胸悶、發紺(嘴唇紫紺),要高度警惕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 必要時追加幫扶: 如患者有中毒反應持續、藥物尚未完全清除,有時還需補液、輸氧、對癥處理。
有位62歲男性,因農藥中毒洗胃后,一度以為可以放心回家,但夜間出現腹痛、氣促,急診復查才發現早期并發吸入性肺炎。從中可以看出,洗胃后短期監測不可馬虎。
06 家庭與急救知識:自我防護與救助
防中毒、會急救,比「事后搶險」更有用。日常生活里其實有不少預防和處理小技巧。
場景 | 防護方法 |
---|---|
家庭備藥 | 藥物集中收納,設高處藥箱。給老人、孩子分藥,需仔細核實標簽。 |
接觸化學品 | 用后立即鎖好,清潔時佩戴手套,避免兒童、老人接觸 |
家庭飲食 | 生熟分開,野生食物請勿自行采摘食用,熟透再吃。 |
- 如懷疑中毒,立即撥打120電話,描述中毒物、劑量、時間。
- 保存剩余可疑物品(比如吃剩的蘑菇),方便醫院分析。
- 中毒者出現昏迷、呼吸異常時,不要盲目喂食、催吐或強行灌水。
一位28歲小伙曾因一氧化碳中毒,家屬未及時開窗通風,所幸及時送醫。這個案例提醒我們,居家預防和救助知識同樣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