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肩袖修復手術的神秘面紗:逐步了解肩部健康的關鍵
01|肩袖是什么,有何作用? ??
很多人日常抬手取物、系上衣扣子、舉手招呼朋友時,可能并不會關心肩部的內部結構。其實,這些靈活而精準的動作,離不開肩部深處由四條肌腱組成的小團隊——肩袖。
簡單來說,肩袖是一組位于肩關節周圍的肌腱,包括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和肩胛下肌。它們像協調默契的“助力帶”,幫助肩膀實現多方向的運動,同時讓關節更穩定,避免“脫軌”。
組成 | 主要作用 | 舉例場景 |
---|---|---|
岡上肌 | 協助抬臂 | 舉手拿東西 |
岡下肌、小圓肌 | 協調外旋 | 背手系帶 |
肩胛下肌 | 肩部內旋 | 摟肩/擁抱 |
02|這些信號要上心:肩袖損傷有哪些癥狀?
說起來,肩袖的損傷有時候悄無聲息。早在初期,有些人只覺得肩關節偶爾發緊或輕微酸脹,好像抬手沒以前輕松,卻不妨礙生活。
但當損傷繼續發展,這種小不適可能升級為持續性的疼痛,甚至夜間也會“隱隱作痛”,翻身時被痛醒。嚴重的肩袖撕裂后,部分人發現自己的手突然抬不起來,大范圍活動變得很困難,甚至連梳頭洗臉都很費勁。
階段 | 常見癥狀 |
---|---|
早期 | 偶爾酸脹、抬手不適、輕微無力 |
進展期 | 持續性疼痛、夜間痛、活動受限 |
重度 | 手抬不高、功能大幅受損 |
03|為什么肩袖容易受傷?
其實,肩袖的損傷有不少原因。生活里常見的“元兇”主要有3類:
- ① 長期勞損: 舉例來說,裝卸工人、做家務頻繁的中老年朋友,或者喜歡投籃、羽毛球運動的人,反復抬手、旋轉肩關節時,肩袖像過度使用的“橡皮筋”,容易發生慢性磨損。
- ② 意外損傷: 有時,一個突然的摔倒、強行搬重物、手臂猛地拉扯等外力,也會讓肩袖瞬間受到大力,“拉裂”肌腱。35歲的小張,某次籃球比賽搶籃板時肩膀一陣撕裂感,后來不能向外抬手,上醫院檢查發現肩袖撕裂。
- ③ 退行性變: 隨著年齡增長,組織的“韌性”下降,肩袖肌腱變得脆弱。50歲以后,肩袖損傷發病率會明顯升高,部分人哪怕沒有劇烈動作,也有可能出現自然撕裂。
04|什么情況下需要肩袖修復手術????
很多肩袖損傷初期,其實可以通過休息、理療、簡單藥物緩解。
可一旦損傷嚴重到一定程度,保守治療效果不理想,就要考慮手術修復了。
適應情況 | 具體表現 |
---|---|
保守治療無效 | 如理療、口服止痛等2-3月效果不好 |
損傷范圍大 | 影像學明確肌腱斷裂、收縮 |
影響生活質量 | 明顯功能障礙/疼痛 |
答:專業檢查主要依賴磁共振成像(MRI)和體格評估,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權衡是否建議手術。
05|手術怎么做?肩袖修復手術一步步揭秘
現代肩袖修復手術,通常采用“關節鏡”這一微創技術。不再是過去的大傷口,而是通過幾個小孔,用細長儀器探查、操作,既減輕創傷,也縮短恢復時間。
- ① 局部麻醉或全麻
- ② 在肩關節附近切數個小孔(5-10mm)
- ③ 醫生通過關節鏡觀察撕裂位置
- ④ 特殊工具將斷裂肌腱和骨組織重新縫合固定
- ⑤ 檢查無異常,縫合切口
06|手術后的康復路:怎么做能恢復得更好?
手術只是第一步,術后康復影響著最終恢復的速度和質量。很多人以為“縫完就好”,其實,術后科學復健才是“重頭戲”。
康復階段 | 主要任務 | 建議時長 |
---|---|---|
早期(2-6周) | 保護肩部、減少活動、佩戴支具 | 2-6周 |
中期(6-12周) | 逐步增加被動活動,防止關節僵硬 | 6-12周 |
后期(3-6月) | 主動鍛煉力量,恢復正?;顒臃秶?/td> | 3-6月 |
07|如何預防和維護肩袖健康?
為了讓肩袖“小團隊”更耐用,日常該怎么做?好消息是,有不少簡單實用的方法:
食物/習慣 | 具體作用 | 食用/實現建議 |
---|---|---|
深海魚 | 富含Omega-3,幫助抗炎 | 每周1-2次,如三文魚、金槍魚 |
堅果類 | 補充優質脂肪、維生素E,利于肌腱健康 | 適量,每日一小把 |
奶制品、豆制品 | 含豐富蛋白質,有助于修復組織 | 每天適量,早餐/加餐可適用 |
肩部伸展運動 | 維持關節活動度,減少損傷 | 每次10分鐘,每周3-4次 |
合理使用肩部 | 避免過度重復用力 | 搬重物時分散壓力,適度休息 |
肩袖雖小,卻擔起肩部動作的大任。從日常保護做起,讓健康隨每個動作流暢展開,是對自己最好的關心。如果肩膀偶有“罷工”信號,不妨早點去做評估,科學處理其實也不難。肩部健康,就藏在這些簡單細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