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酸痛或乏力
偶爾頭暈
當遇到不明原因的發熱、出現典型癥狀,并有相關接觸史,醫生會建議進行針對性的實驗室檢測。最常用的是血清學檢測,比如“微小凝集試驗”(MAT),可以檢出是否被鉤端螺旋體感染。血液、尿液培養也是輔助手段,不過結果較慢。
臨床上還會根據體征、流行病學資料一起綜合判斷。抽血化驗可見白細胞升高,腎、肝功能有損害。醫生有時還會查尿,看看是否有蛋白尿、紅細胞等異常。如果懷疑就不能耽擱,因為部分急性并發癥進展很快。
鉤端螺旋體病的治療離不開抗生素。青霉素是首選藥物,如果有青霉素過敏史,也可用多西環素、頭孢類藥物。發病初期及時使用抗生素,能有效降低并發癥和死亡風險。
至于重癥患者,還需要根據具體器官受損情況進行支持治療,比如調節水電解質,腎功能嚴重損害時可能要進行透析。有的人因為嚴重肝功能損害,要住院接受監護。單純依靠吃藥不能完全解決問題,關鍵階段需要專業醫療團隊共同管理。
常用藥物 | 適用情況 |
---|---|
青霉素 | 一般病例首選 |
多西環素 | 青霉素過敏者 |
頭孢類 | 部分特定需求 |
蘇醒過來的人都希望身體盡快恢復,但有些患者還是會遇到麻煩。鉤端螺旋體病發展快,嚴重時不只損害肝臟功能,還可能傷害腎臟、甚至引發肺出血。特別是延誤治療的重癥病例,住院時間長,恢復慢,少數留下后遺癥,比如腎功能持續異常。
30歲的李先生是一名園林工,每天都和河堤上的花草泥土打交道。上個月,他感冒般低燒兩天,沒當回事。可第三天開始高熱不退、眼睛發黃,還拉了幾次稀。家人堅持帶他去了醫院。醫生詢問了最近接觸環境,立刻做了血液檢查,檢測結果提示有鉤端螺旋體感染。經過10天正規治療,李先生順利康復,但也被提醒今后戶外作業要注意防護。
這個故事讓人明白:哪怕只是覺得自己頂了幾天小感冒,也可能隱藏著棘手的健康威脅。對有明顯高危接觸環境的人群,早點警覺、盡早就醫,比什么都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