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缺氧缺血性腦病:了解、識別與應對
人們常把新生兒比作剛發芽的小樹苗,最怕的就是營養和“水分”跟不上。其實,大腦也像樹苗一樣,需要不停地獲得氧氣和血液。一旦供應中斷,問題就會悄悄登門。今天我們聊聊“缺氧缺血性腦病”——聽上去有些陌生,但在新生兒和某些病情下,它卻不算罕見,再平常不過的一天也可能遇到。
01 你知道什么是缺氧缺血性腦病嗎?
簡單來說,缺氧缺血性腦?。ê喎QHIE)就是因為大腦“斷了氧”或者血液供應跟不上,導致神經細胞受損。它最常見于新生兒,尤其是在出生時遇到窒息或者分娩過程有突發情況的時候。只要大腦短時間缺乏氧氣,哪怕只有幾分鐘,都可能讓腦組織受傷。
有人形容,正常大腦像是一座“燈火通明的城市”,而HIE發生時,部分區域突然“斷電”。這種斷電造成的后果,會根據中斷的時間長短和受影響區域有所不同,可能只留下一些“小病癥”,但有時候后果也會比較重。
02 “幕后推手”:常見病因有哪些?
不少人以為只有新生兒才會遇到這個病,其實成人在某些情況下也可能出現,比如心臟驟停、重癥呼吸問題等。這里我們還是主要圍繞新生兒來講。
- 出生過程中的窒息:最常見的情況。比如胎兒娩出困難、臍帶繞頸等導致短時間缺氧。例如,有位39周出生的嬰兒,因為分娩膠著,出生時出現呼吸微弱,醫生搶救后診斷為缺氧缺血性腦病。家長當時很慌,但經過及時救治,孩子后期恢復較好。
- 嚴重感染或休克:有時候新生兒感染嚴重,血壓低下,大腦也會因為供血不足出現問題。
- 先天性心臟問題:比如有些寶寶一出生心臟發育不完善,血液循環就容易出問題。
?? 小常識: 醫學數據顯示,約每千名新生兒中就有1-2名可能會遭遇HIE。 這還不算在成人重癥監護中偶有發生的病例。雖然概率不高,但一旦發生,對家庭和個人來說都不容小看。
03 早期難發現?缺氧缺血性腦病的表現其實很豐富
HIE的癥狀跟大多數腦部問題一樣,分成早期的“輕微信號”和之后的“明顯警示”。不少家長一開始覺得寶寶只是“有點軟”,沒太當回事,等癥狀持續或加重才警覺。
表現類型 | 常見信號 |
---|---|
輕微、偶爾出現 | 吃奶少、哭聲變弱、身體有點松軟、偶爾反應遲鈍 |
持續、明顯異常 | 持續昏迷、抽搐、呼吸頻率異常、肌張力一直低或變高、對外界刺激毫無反應 |
?? 注意: 如果發現寶寶吃得突然變少,或者身體一直軟綿綿,家長最好咨詢下醫生。
04 診斷環節:需要查什么?
確診HIE,需要專業醫生的綜合判斷。除了詳細問診和查體以外,還常用到如下檢查:
- 影像學檢查:磁共振成像(MRI)對腦部損傷部位和程度判斷最有幫助。
- 腦電圖(EEG):主要看有沒有異常放電,比如抽搐。
- 實驗室血液檢測:用于評估身體代謝情況以及有無感染、器官損傷等。
????? 小貼士: 有經驗的醫生通常會根據寶寶出生時的表現,結合以上檢查作出判斷。不輕信單一檢查結果,才能避免誤診或漏診。
05 危險因素分析:為什么有的人會遇到HIE?
那么,到底哪些因素讓寶寶更容易中招?這和寶寶以及媽媽身體狀況、分娩過程密切相關。
- 胎位異常或臍帶意外:分娩過程中,胎兒如果出現臍帶繞頸、脫垂或者頭位不正,大腦血供容易受影響。
- 高齡產婦:醫學界發現,高于35歲的孕媽出現新生兒缺氧的風險較高,原因涉及部分生理變化與產程的不確定性。
- 早產、低體重兒:這些寶寶本就臟器發育不成熟,稍微受點影響就容易有問題。
- 重度胎兒窘迫:比方說產程中胎兒心率突然下降,短期供氧中斷,會加重HIE風險。
- 遺傳與基礎病:少數情況下,寶寶自帶心臟病或代謝異常,也會讓大腦容易受損。
?? 這些因素不代表一定就會發病,但確實讓風險明顯增加,家長和醫生都得上點心。
06 實用建議:如何治療和照護?
治療HIE主要跟進損傷的程度,核心目標是盡量減少神經細胞損失、輔助康復。大家最關心的還是具體怎么做,下面整理成了實用建議表格:
措施 | 適用環節 | 目的 |
---|---|---|
保暖與基礎生命支持 | 急救與住院早期 | 防止體溫異常、保持呼吸循環穩定 |
營養支持 | 住院及康復期 | 幫助身體修復、輔助腦細胞功能恢復 |
藥物輔助 | 癥狀控制期 | 比如調整抽搐、調整水電解質紊亂 |
早期康復訓練 | 病情穩定后 | 刺激運動與認知,促進發育和功能恢復 |
????? 家有患兒的家長可以和專業康復醫生、多學科團隊配合,不要單打獨斗。每個寶寶恢復速度不同,耐心最重要。
07 早預防,積極干預——讓轉機早一點出現
說起來,HIE這類病的“不可逆”病例讓人難過,但實際上,早期干預往往能明顯改善結局。有研究統計,盡快啟動降溫、加強基礎護理、配合營養和康復訓練,能讓約30%的寶寶后期發育發育明顯跟上同齡孩子。
預防和管理上,重點還是:營養、健康監測和康復三管齊下。下面這張表給大家做個參考:
食物/方法 | 具體好處 | 建議做法 |
---|---|---|
母乳喂養 | 含有神經保護因子,促進腦發育 | 建議堅持,輔以專業喂養指導 |
DHA補充 | 有助于神經系統修復 | 可根據醫生指導添加補劑 |
日??祻瓦\動 | 刺激運動神經,鍛煉感知能力 | 專業康復師指導下進行,循序漸進 |
定期健康監測 | 方便及時發現問題 | 每月至少一次復查,依據醫生建議調整 |
?? 友情提醒: 寶寶出現異常時,盡早到兒童神經??苹蛴行律鷥褐匕Y能力的醫院就診。不要自己拖延或者亂用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