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骨盆骨折到生命救援:急救處理全攻略
在球場上偶爾摔倒,有時候只是一點皮肉傷,可要是遇到車禍、高處跌落,事情就完全不同了。有人摔下來幾分鐘還能講話,半小時后卻臉色蠟黃、全身冒冷汗,這其中的變化真讓人后怕。一不留神,骨盆骨折就可能變成一場爭分奪秒的生命大考。
01 骨盆骨折:不容忽視的隱秘傷害
骨盆像一個環,把大腿和脊柱穩穩地連在一起,平時不太在意它,受了傷后才知道它有多重要。骨盆骨折不常見,偏偏遇上多半比較嚴重。這類骨折通常是因為摔落、車禍、重物直接撞擊等暴力,偶爾也會見到老人因骨質疏松輕微跌倒后骨盆斷裂。
說起來,骨盆的每處骨頭都連著大血管、神經管道,還靠著膀胱、腸子等“要害”。所以骨折不只是骨頭裂一條縫,有時還會牽連到附近的器官,讓人毫無防備就陷入危險。
- 穩定性骨折:只有一處骨頭斷裂,環形結構未破壞
- 不穩定性骨折:多處斷裂,環形結構松動,容易合并嚴重損傷
- 開放性骨折:折斷的骨頭刺破皮膚,細菌易進入體內
02 大出血:骨盆骨折的致命并發癥
骨盆骨折最讓人憂心的,不是骨頭斷沒斷齊,而是有沒有出大血。這里的血管像地下水管網,骨折一旦導致血管破裂,鮮血就會悄悄涌進盆腔——外表看不出來,實際卻可能“水漫金山”。醫學界有數據顯示,重度骨盆骨折者有近20%會出現危及生命的出血。
出血特點 | 表現 | 提示信號 |
---|---|---|
內出血無明顯外傷口 | 下腹、腰部腫脹 | 短時間內面色蒼白、心跳變快 |
血液滲入盆腔空間 | 皮膚青紫,尤其是腹股溝、陰囊/大陰唇部位 | 突然感到極度虛弱 |
持續性失血 | 出冷汗,手腳冰涼 | 短時間血壓降低 |
- 嚴重腹痛+腰部腫脹
- 一側或兩側大腿根部青紫
- 突發昏迷甚至休克
03 急救處理的原則:穩定與控制
骨盆骨折突發時,旁觀者常因慌亂無措。但其實最急要的是守住兩件事:讓傷者別再動、“鎖住”現場,防止二次傷害。千萬別隨意挪動患者或用力抬起,不小心再錯位一次,可能加劇出血風險。
- 第一步,現場評估環境是否安全,注意保護自己;
- 第二步,安撫傷者,讓其不要自行爬動或試圖站起;
- 第三步,可臨時用毛巾、寬布條將腿部捆綁靠攏(雙膝間夾一塊毛巾更佳),有助于穩定骨盆。
要小心: 如果懷疑有骨盆骨折,切忌強行扭動或試圖矯正姿勢,這樣反倒可能帶來不可逆的新傷害。
04 止血技術:從外部到內部的救治手段
真遇到骨盆骨折伴隨大出血時,止血就成了搶救的頭等大事?,F場時,外部止血為先,后續醫院才考慮內出血控制。急救包、止血帶在此時派上用場,但使用方式有講究。
- 外壓止血:如果有明顯出血點(如皮膚破口出血),可用干凈敷料直接用力壓迫止血。壓力要足夠,持續不松開。
- 簡易包扎:用寬布(如床單)纏繞骨盆部位,盡量貼近髖骨而不是腹部,這樣能幫骨頭“收攏”,減少出血空間。
- 止血帶的應用:極特殊情況下(四肢伴隨大出血),可在傷口近心臟端的皮膚包扎止血,但只限應急,一旦使用要記錄時間,優先保證骨盆穩定。
- 醫院專用治療:如介入栓塞(用導管封堵出血血管)、外科手術(直接縫合或修補血管),這些只有醫生能完成。
- 家里應急箱中預備幾條無菌紗布、三角巾、寬布帶。
- 用力包扎時,別包得太緊導致下肢變涼、發紫。
- 如患者已經出現意識喪失,應立即尋求專業救護。
05 就醫轉運:黃金時間的爭奪戰
骨盆骨折拖不得,和時間賽跑能救命。打急救電話時,要簡單描述傷情(包括跌落/撞擊/難以站立/懷疑骨折),方便調度專業救護資源。傷者搬動要小心,最好等急救人員使用專用擔架,把人保持平躺側向抬上、避免劇烈搖晃。
什么時候要叫急救? | 轉運前需注意 | 途中要做啥? |
---|---|---|
跌落或撞擊后,不能自行活動、骨盆外形異常、不明原因的出冷汗 | 固定傷肢、簡易包扎、確認呼吸暢通 | 持續關注意識和呼吸、不可隨意加速或改姿勢 |
06 未來展望:科學進步與骨折急救的新希望
說起來,骨盆骨折急救技術這幾年真有不少新突破。比如,專用的骨盆固定帶、現場快速診斷的移動超聲設備,已經陸續用于急救現?!,F代介入技術“像修水管一樣精細”地堵住出血點,讓患者從死亡線上拉回來。
一項研究發現,早期應用骨盆收束帶,能讓生還率大大提升。還有不少醫院嘗試讓社區人員和普通家庭都能接受急救演練。其實,預防知識、早期識別、快速處理,這三步捏緊,比事后搶救更重要。
- 普及急救知識,多參加應急演練
- 高危人群(如老年人)定期評估骨密度并適當鍛煉
- 日常家中備好應急用品、保存120急救電話
骨盆骨折并不可怕,怕的是忽視了初步保護和急救處理。別等到生命出現警報才行動,把這些急救常識記在心里,關鍵時刻也許能幫上身邊人一大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