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抽筋?別慌!這是你需要知道的急救方法
游泳時突然抽筋?不少人都遇到過
夏天一到,游泳池和湖邊總是熱鬧起來??捎袝r剛下水沒多久、腳一伸,突然肌肉像被一根繩子纏住一樣,動彈不得,疼痛讓人一時慌了神。其實,這種突如其來的抽筋在水中場景很常見。尤其是天氣熱、游得久,甚至只是換了種動作,腿肚子可能立馬“罷工”。
有的人抽一下能馬上恢復,但也有極個別人因此在水中遇到危險。所以,別小看這樣的小意外,學會應對才最安心。
抽筋會怎樣?別忽視這些明顯變化
- 1. 突發性刺痛感
一瞬間,某塊肌肉就像打結一樣,脹痛、難忍。比如20歲的女大學生小王在游泳課時突然腳踝抽筋,讓她一度無法踩水。 - 2. 動作變得非常困難
抽筋時,原本靈活的腿或腳突然像被控制住,只能僵直在那里,用不上勁。這樣會影響正常漂浮、呼吸和劃水的能力。 - 3. 溺水風險升高
如果抽筋持續好幾秒甚至更久,人在水里會容易慌張,導致嗆水甚至沉溺。
這說明,抽筋雖小,但在水里的確不容小覷。
Tips: 偶爾輕微抽筋,通常休息或簡單活動就能緩解。但如果已經出現劇烈、長時間疼痛,要高度警覺,及時處理。
為什么會抽筋?主要原因都在這里
風險因素 | 機理簡述 | 生活案例 |
---|---|---|
肌肉過度疲勞 | 連游時間長、缺決休息使肌肉乳酸堆積,神經興奮性異常 | 一位40多歲的男游泳愛好者,連續游了40分鐘未停頓,最后大腿猛然抽搐。 |
脫水 | 身體缺水,導致血液循環和電解質傳遞異常 | 有時候天氣熱出汗多,未及時補水,泳池邊的上班族下水10分鐘就小腿抽筋。 |
電解質紊亂 | 如果缺少鉀、鈉、鈣或鎂,肌肉神經信號傳遞難以正常運作 | 19歲男生夏天高溫下運動,喝水只喝白開水,很快就出現腳掌抽筋。 |
溫差刺激 | 驟然下水,冷激易引發肌肉保護性收縮 | 剛從室外高溫進入冷水泳池的小趙,幾分鐘后便出現腿部抽搐。 |
?? 說明: 即便身體健康,環境變化或動作不當,也會觸發抽筋。這屬于身體自我保護的信號,而非單純病變。
抽筋預防有方法,提前做足準備
- 1. 游泳前熱身
輕輕活動下肢、伸展腳踝和小腿,做一些踩地和踢腿動作,能預先激活肌肉,減少抽筋風險。 - 2. 合理補充水分和礦物質
游泳當天及前后,適量飲用含鹽分的水(如運動飲料),對預防電解質失衡有明顯好處。 - 3. 保證運動節奏不過快
初學者尤其需要分步適應,循序漸進,每隔20-30分鐘適當休息,避免長時間高強度游動。 - 4. 選擇適溫時段和環境
游泳最好挑溫度適宜的水體,不宜貪圖清涼猛然跳入冷水,容易被“凍得打結”。
? 建議: 水中活動量較大時,提前喝點淡鹽水或含鉀飲料;熱身別忽視,拉拉筋再下水效果更好。
真的抽筋了?水中急救這樣做最靠譜
- 保持鎮定,別慌亂
抽筋時最怕慌,“一緊張就更難自救”。緩緩呼吸,讓身體盡量放松。 - 浮在水面,減小掙扎
隨意揮動容易體力透支,不如嘗試平躺仰漂,讓臉露出水面,減少其他無謂動作。 - 患肢自助拉伸
比如腳抽筋時,手拉住腳趾、慢慢把腳背往小腿方向壓,幫助肌肉緩解痙攣。 - 招手呼救
如在深水區或疼痛嚴重,第一時間招手向周圍人示意,爭取及時協助。 - 慢慢游向岸邊/安全區
如果是腿抽筋,可用手劃水慢慢靠岸,避免用力過猛再次誘發抽筋。
?? 友情附加: 遇到同伴抽筋時,別試圖硬拉肢體,最好讓對方配合拉伸和漂浮,必要時呼叫專業救援。
安全救助時要注意哪些細節?
- 協助不是強行拉扯
水中幫人解抽筋時,應聽從對方反應,用“托、扶、引導”代替硬拉,預防二次傷害。 - 輔助漂浮工具更安全
小浮板、救生圈很有用,可以讓患者暫時脫離水流壓力,便于恢復。 - 引導至淺水區域
靠岸后再進行拉伸或按摩,避免在深水區域長時間停留。 - 及時求助專業人員
如果抽筋表現為全身僵硬、無法緩解,或患者出現意識不清,要立即呼叫救生員或撥打急救電話。
? 小心: 水中救助既考驗技巧,也關乎安全。施救者不要貿然下水參與,優先使用救援繩、漂浮物等工具。
抽筋后別掉以輕心,恢復同樣重要
其實,抽筋緩解后身體還處在“緊張”狀態。這時及時做一些簡單的拉伸(如下蹲、墊腳、慢慢轉動踝關節),有助于放松分布在腿部或腳的肌肉。此外,補充適當水分和電解質,日??啥喑韵憬丁⑹萑?、酸奶等富含鉀、鈣的食物,能幫助身體恢復平衡。
另外,如果抽筋頻繁或持續伴有全身乏力、肢體麻木,建議到醫院做下相關電解質、神經系統等方面的檢查。
食物 | 有益成分 | 推薦用法 |
---|---|---|
香蕉 | 鉀 | 游泳前后各吃一根,能提供穩定電解質 |
酸奶 | 鈣 | 早餐搭配或餐后小吃,適合促進肌肉功能 |
瘦豬肉 | 蛋白質+鎂 | 常規炒菜或煲湯,助力日常修復 |
?? 提醒: 恢復階段盡量避免劇烈運動。感覺不適可緩慢活動,觀察有無再次抽筋。同樣類型抽筋反復出現要及時問診。
結語:學會應對,水中暢游更安心
游泳時如果偶有抽筋,別緊張,照著這些方法自救和恢復,基本都能平安上岸。其實身體偶爾的“小罷工”是一種提醒——提前熱身、注意補水,對大部分人來說都能減少風險。假如你或者身邊朋友遇到水中抽筋,按部就班處理是最有效的。
多了解一點急救方法,水上活動自然更放心。把這些知識分享給家人和朋友,讓大家都能自在享受清涼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