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救命的黃金時刻與急救全攻略
01 陌生又高發:什么是心肌梗死?
周末早上的公園,常能看到有人快走或慢跑??赡阒绬??有時一陣胸悶、幾分鐘的胸部不適,就可能和心肌梗死有關聯。這種"不速之客",其實比我們想象中更頻繁地出現在身邊——數據顯示,在中國,每年都有超過100萬例心肌梗死新發病例。
心肌梗死,簡單來說,就是心臟上那些供應血液的血管(冠狀動脈)突然被堵住,導致心肌缺血、壞死。醫生常形容為:一場突如其來的"交通堵塞",營養和氧氣進不了心臟肌肉。心臟作為維持生命的“動力泵”,一旦零件壞了,后果就非常嚴重。
別忽視,心肌梗死容易導致心衰、心律失常,甚至猝死,是成人猝死的重要元兇之一。所以,即使平時身體不錯,也不能掉以輕心。
02 心肌梗死的信號:警惕這些癥狀
說起來,不是所有的心肌梗死一開始都痛得“天翻地覆”,它的表現其實挺多樣。這幾個信號尤其需要注意:
癥狀類型 | 具體表現 | 參考場景 |
---|---|---|
典型胸痛 | 胸部中央或偏左部位,出現壓榨樣、悶痛,往往持續超過20分鐘 | 一位57歲男士,晨練后突然胸口劇烈疼痛,伴隨大汗淋漓 |
放射痛 | 疼痛可能擴散到左肩、左臂、頸部或后背 | 早上醒來,突然感覺左手臂和胸口一陣疼,沒法緩解 |
呼吸困難 | 有時候表現為突然的氣短、呼吸費勁 | 55歲的女性,爬樓后氣短喘不上氣,同時胸口悶 |
伴隨癥狀 | 惡心、嘔吐、出冷汗、心慌 | 飯后突然大汗淋漓,感覺心里慌張 |
03 為什么會得心肌梗死?常見誘因分析
- 動脈粥樣硬化——這是大多數心梗的真正元兇。血管內膜堆滿了“脂肪垃圾”,堵住了血流。有調查指出,45歲以上男性中,動脈硬化成為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險基礎。
- 高血壓和高血脂——長時間的高血壓、高膽固醇,會加速血管老化,慢慢導致血管變窄、變硬,增加梗死風險。
- 吸煙——研究發現,經常吸煙的人,心肌梗死風險比不吸煙的人高數倍。
- 家族遺傳——有心血管病家族史的,得心肌梗死的幾率會更高。
- 壓力及情緒波動——劇烈情緒、疲勞熬夜也可能成為誘因,尤其是本身血管有問題的人。
- 糖尿病——長期高血糖會損傷血管,心梗的風險也隨之升高。
這些因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很多情況下,心梗的發生和長期生活習慣相關,不過急性事件常常會突然來臨,不給人太多預警。
04 急救第一步:如何正確呼叫救援
一旦懷疑自己或身邊的人出現心肌梗死的表現,快速撥打緊急電話至關重要(中國大陸請撥打120)。在等待救護車時,保持鎮靜,同步做好信息準備能為后續急救爭取寶貴時間。
通話時,應該這么表達:
內容 | 說明 |
---|---|
準確位置 | 說清詳細地址、樓層、門牌號,有利于救護人員快速到達 |
患者癥狀 | 描述胸痛類型、持續時間、是否有出汗、惡心等 |
患者年齡與既往病史 | 如冠心病、高血壓、手頭藥物等情況一并報告 |
05 生命攸關:心肺復蘇如何操作?
如果患者突然意識喪失、呼吸停止,關鍵時刻會用到心肺復蘇(CPR)。其實,人人都能學會。具體方法如下:
- 確保安全:先觀察周圍環境,無危險再施救。
- 判斷意識和呼吸:輕拍并大聲呼叫,如無反應,立刻查看呼吸。
- 進行胸外按壓:雙手重疊,手掌根部置于兩乳頭連線正中快速用力向下按壓,頻率100-120次/分鐘,按壓深度5-6厘米。
- 人工呼吸:如能熟練配合,則按30次按壓后給予2次人工呼吸。
- 持續操作:直到醫護人員到達或患者恢復呼吸。
06 自動體外除顫器(AED):操作指南與意義
AED(自動體外除顫器)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機場、地鐵、商場等公共場所。這種設備主要針對心臟驟停(心律失常導致的猝死),使用過程其實很直觀。
簡單操作步驟如下:
- 打開AED電源,按提示語音操作
- 將電極片分別貼在患者裸露的前胸(右上、左下)
- 離開患者,點擊除顫按鈕,根據提示繼續胸外按壓或觀察
研究顯示,心臟驟停4分鐘內使用AED,搶救成功率可提高到50%以上。AED是挽救心肌梗死誘發猝死的利器,普通人學習后也能快速上手。
07 急救后怎么辦?生活方式調整與健康建議
經歷心肌梗死的患者即便被及時救治,也需要穩定監護和長期康復。48歲的王先生,3個月前突發心梗在同事幫助下使用AED,并順利送醫,后期通過規范藥物、適度鍛煉和飲食調整,逐步恢復健康。
- 飲食:每天保持新鮮蔬菜的攝入,深綠色葉菜類(如菠菜、油麥菜)富含抗氧化成分,有助于保護血管壁。
- 蛋白質:適量選擇豆制品、魚類和禽肉,為心臟修復提供動力。
- 運動:恢復期可選擇散步、慢騎車,每次半小時左右,避免劇烈運動。
- 按醫囑服藥:聽取專業醫生指導,定期復查心電圖、血液指標。
- 情緒管理:保持樂觀心態,及時與親友溝通,避免精神緊張。
簡單來說,心梗后的康復,不只是醫生的事情。良好的飲食結構、規律的生活和積極的心態,是守護健康的“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