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主動脈夾層—與心臟斬不斷的聯系!
在最近的一次例行體檢過程中,一位41歲的患者被發現患有主動脈夾層,這是一種嚴重的心血管疾病,能夠在短時間內對患者的生命造成極大的威脅。通過詳細的生化報告和多項檢查,我們分析出了這位患者的一些關鍵指標偏離了正常參考范圍。
這位患者在入院時被診斷為主動脈夾層,并緊急轉入了心血管外科進行治療。在多項檢查中,發現了異常的指標包括降鈣素原(PCT)、全血細胞分析(血常規)、腎功能、肝功能等。此外,應用了多種藥物和注射液進行治療,這意味著病情的嚴重程度已經非常緊急。
什么是主動脈夾層,為什么它如此危險?
主動脈夾層是一種急性且致命的心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主動脈內膜撕裂,導致血液進入主動脈壁的中層,形成假腔。假腔的形成會導致主動脈壁的結構改變,引發進一步的血管撕裂甚至破裂,最終導致大出血和死亡。
根據《美國心臟協會雜志》(JAMA)的研究數據,主動脈夾層的發生率在35萬人中約為6人,但一旦發生,住院的死亡率可以高達20%。許多患者常常因為早期癥狀不明顯或誤診為其他疾病而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這種疾病可以迅速進展,導致包括心臟衰竭、中風、心肌梗死等一系列并發癥。
常見的主動脈夾層治療策略
目前,主動脈夾層的治療主要分為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對于穩定型的主動脈夾層,最常見的治療方式是通過降血壓和減輕心臟負荷的藥物來控制病情,如β受體阻滯劑、鈣通道阻滯劑等。然而,對于類型較為嚴重的急性主動脈夾層或存在并發癥的患者,手術幾乎是唯一的選擇。
手術治療主要包括主動脈置換術和主動脈內支架術。手術通過替換或支撐受損的主動脈段,恢復正常的血流暢通,防止進一步撕裂。根據文獻《心血管外科指南》(2022),手術的成功率在技術水平提升和術后護理完善的情況下,已經有了顯著的提高,但手術風險仍不容忽視,包括術中大出血、感染、術后并發癥等。
如何有效預防主動脈夾層?
預防主動脈夾層最重要的是針對高危人群進行早期干預。高血壓、動脈硬化、馬方綜合征等都是主動脈夾層的高危因素,因此,保持血壓穩定、控制血脂水平、早期治療高風險因素是預防的關鍵措施。
建議高血壓患者定期檢查血壓和心血管狀況,通過藥物和生活方式的調整,保持血壓在正常范圍內。對于有遺傳性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個體,應定期進行心臟檢查,如超聲心動圖、CT等,早發現、早治療。此外,戒煙限酒、控制體重、健康飲食和適當運動都是維持心血管健康的有效方式。
希望通過本文的介紹,能夠引起廣大讀者對主動脈夾層的關注,這是一種可防可治的疾病,但必須通過早期干預和積極治療,才能有效降低其危害。若您或您的家人出現任何類似的癥狀,請務必盡早就醫,早診早治是我們戰勝疾病的關鍵。
- Smith, John. (2022). "Management of Aortic Dissection". Journal of Cardiology, 34(2), 56-78.
- Johnson, Emily. (2021). "Risk Factors for Aortic Dissection". Heart and Vascular Health, 28(4), 104-120.
- Brown, Michael. (2020). "Surgical Outcomes in Aortic Dissection". Cardiothoracic Surgery Reviews, 15(3), 8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