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鎮痛在多發性骨髓瘤治療中的關鍵作用
摘要
多發性骨髓瘤(MM)作為漿細胞惡性增殖性疾病,患者常因骨髓抑制、骨質破壞、腎功能不全及免疫功能低下,在手術、有創操作及日常治療中面臨較高風險。麻醉鎮痛不僅是保障MM患者診療順利進行的基礎,更是降低并發癥、促進康復及改善生活質量的核心環節。本文從術前評估、術中管理、術后鎮痛及長期治療支持等維度,系統闡述麻醉鎮痛在MM治療中的關鍵作用,強調其在保護重要器官功能、優化疼痛管理及提升患者治療耐受性方面的重要價值。
關鍵詞
多發性骨髓瘤;麻醉鎮痛;圍術期管理;骨質保護;腎功能維護
一、引言
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因骨髓內異常漿細胞克隆性增殖,導致溶骨性骨質破壞、全血細胞減少、腎功能損害及免疫功能缺陷。這類患者在接受骨髓穿刺、干細胞移植、骨折修復或腫瘤減壓等治療時,需面臨麻醉藥物選擇、出血風險控制、感染預防等多重挑戰。合理的麻醉鎮痛方案不僅能滿足手術操作需求,更能通過減少應激反應、保護器官功能及優化疼痛管理,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療保障,在MM綜合治療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術前評估:筑牢安全診療基礎
(一)疾病狀態深度評估
通過骨髓穿刺活檢、血清游離輕鏈檢測明確MM分期(如Durie-Salmon分期或國際分期系統ISS),評估腫瘤負荷及器官受累程度。重點關注腎功能狀態,檢測血清肌酐、尿素氮、β2微球蛋白及估算腎小球濾過率(eGFR),明確是否存在腎衰竭或透析依賴;同時監測血鈣水平,對于高鈣血癥(>2.75mmol/L)需術前積極糾正,避免麻醉期間心律失常及神經肌肉興奮性異常。
(二)器官功能與風險預判
骨骼系統:利用X線、CT或MRI評估骨質破壞范圍及骨折風險,特別警惕脊柱壓縮性骨折對椎管的壓迫。對于存在不穩定骨折或椎體破壞的患者,需避免體位不當導致脊髓損傷。
血液系統:檢查血紅蛋白、血小板計數及凝血功能。MM患者常伴貧血(血紅蛋白<100g/L)及血小板減少,需根據貧血程度決定是否術前輸血;同時關注凝血因子及纖維蛋白原水平,糾正凝血異常。
免疫系統:評估患者免疫狀態,對于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或免疫調節劑(如硼替佐米)的患者,需預防圍術期感染風險。
(三)藥物治療管理與調整
梳理患者當前用藥方案,對于使用雙膦酸鹽類藥物(如唑來膦酸)的患者,需警惕下頜骨壞死風險,避免口腔有創操作;停用可能影響凝血或增加麻醉風險的藥物(如非甾體抗炎藥),并與血液科醫師協商替代方案,確保麻醉安全性。
三、術中管理:保障安全與功能保護
(一)麻醉方式的個體化選擇
對于MM患者,麻醉方式需兼顧手術需求與器官保護。全身麻醉適用于復雜手術(如脊柱腫瘤切除、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誘導時避免頭部過度后仰或頸部扭曲,防止頸椎骨折移位;選擇對腎功能影響小的藥物(如依托咪酯、瑞芬太尼),避免使用經腎臟代謝的肌松藥(如順式阿曲庫銨更適合腎功能不全患者)。在凝血功能正常的前提下,區域麻醉(如外周神經阻滯)可減少全身麻醉藥物用量,降低呼吸抑制風險,并提供良好的術后鎮痛。
(二)循環與呼吸精準調控
建立有創動脈血壓及中心靜脈壓監測,采用目標導向液體治療策略,避免液體超負荷加重腎功能負擔;對于低血壓患者,優先使用血管活性藥物(如去甲腎上腺素)而非大量補液。呼吸管理遵循肺保護性通氣策略,設置小潮氣量(6-8ml/kg)及適當PEEP,預防肺部感染及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保護脆弱的呼吸功能。
(三)骨骼與器官保護措施
擺放體位時使用軟墊充分襯墊,避免骨質突出部位受壓;對于脊柱手術,需與外科團隊協作采用軸線翻身,防止椎體骨折。術中操作輕柔,避免對脆弱骨骼施加額外應力;同時,避免使用腎毒性藥物,維持充足腎灌注壓(平均動脈壓≥65mmHg),預防急性腎損傷。
四、術后鎮痛:促進康復與改善生活質量
(一)多模式鎮痛方案的實施
采用“非阿片類藥物+區域麻醉+患者自控鎮痛(PCA)”聯合策略,減少阿片類藥物用量及其相關副作用。對于腎功能正?;颊撸芍斏魇褂眠x擇性COX-2抑制劑;對于腎功能不全者,優先選擇靜脈用氯胺酮、右美托咪定等藥物輔助鎮痛。結合術前實施的區域麻醉留置導管持續給藥,實現長效、個體化鎮痛,有效緩解術后疼痛。
(二)對術后恢復的積極影響
有效的術后鎮痛可顯著降低患者應激反應,促進胃腸功能恢復,減少肺部并發癥(如肺不張、肺炎),加速患者康復進程。同時,良好的疼痛控制有助于患者早期活動,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提升整體康復效率。
(三)對長期治療的支持作用
術后疼痛控制不佳會影響患者后續抗腫瘤治療(如化療、靶向治療)的依從性。合理的鎮痛方案可改善患者舒適度,增強其對治療的信心與耐受性,從而保障MM綜合治療的連續性,間接提升疾病控制效果與生存質量。
五、麻醉鎮痛與MM患者長期管理
(一)支持反復有創操作的安全性
MM患者常需多次接受骨髓穿刺、輸液港植入等有創操作,麻醉鎮痛可減輕患者痛苦與恐懼,提高操作配合度。通過優化局部麻醉或鎮靜方案,既能確保操作順利進行,又能降低感染、出血等并發癥風險,為長期治療提供安全保障。
(二)改善生活質量與心理狀態
持續的疼痛管理可顯著緩解MM患者因骨質破壞、神經壓迫導致的慢性疼痛,改善睡眠與日常活動能力。同時,舒適的診療體驗有助于減輕患者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提升整體生活質量,增強對抗疾病的信心。
六、結論
在多發性骨髓瘤治療中,麻醉鎮痛貫穿圍術期及長期管理全程,對保障患者安全、促進康復及提升生活質量具有關鍵作用。通過術前精準評估、術中精細管理及術后科學鎮痛,可有效降低MM患者圍術期并發癥風險,保護重要器官功能,并為長期抗腫瘤治療提供支持。未來,隨著多學科協作模式的深化與麻醉技術的創新,麻醉鎮痛將在MM綜合治療中發揮更重要的價值,助力改善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