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導管癌(最常見的乳腺癌類型)多表現為質地較硬、形狀不規則、邊界不清楚的腫塊,不太會隨著月經周期變小。而年輕人常見的乳腺纖維腺瘤,摸起來表面光滑,能活動,性質偏良性。
假如摸到的硬塊不疼痛,也沒消退趨勢,建議早點給醫生看看。
致病因素 | 具體影響 |
---|---|
激素水平長期偏高 | 雌激素和孕激素刺激,容易讓乳腺細胞異常增殖。比如,月經初潮早(12歲前)、絕經晚(55歲后)、沒有生育或40歲以后頭胎等女性比較高危。 |
遺傳易感基因 | BRCA1/BRCA2基因突變會顯著提高患乳腺癌的風險。家族里有近親(母親、姐妹、女兒)患乳腺癌,風險更高。 |
年齡增加 | 絕大多數乳腺癌出現在45歲以后,但年輕人也有可能發病,不可掉以輕心。 |
不良生活方式 | 長期缺乏運動、肥胖、過量飲酒,這些都可能成為促發因素。 研究顯示,每增加5公斤體重,乳腺癌風險平均增加9%。 |
可以看出,很多因素是可以改變的,但遺傳和年齡我們沒辦法控制。這些信息目的在于讓大家認清風險來源,不必增加緊張情緒。
治療方式 | 適用情況 | 主要特點 |
---|---|---|
保乳手術 | 腫瘤較小、距離乳頭較遠、單個病灶 | 保留乳房外觀、術后需配合放療 |
全乳切除手術 | 病灶范圍大、多發或位置特殊 | 可提高根治概率,可術后假體修復 |
化療 | 中晚期、淋巴結轉移風險高 | 輔助手術,殺死殘留異常細胞 |
放療 | 多配合手術后、局部腫瘤控制 | 降低復發概率 |
靶向治療 | HER2過度表達等特定分子類型 | 針對性強,副作用相對較少 |
內分泌治療 | 激素受體陽性的患者 | 抑制激素作用,降低復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