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素瘤:這些信號別忽視,科學應對還來得及
01 什么是黑色素瘤?常見痣和它有啥區別?
有些人皮膚上有幾個老痣,平時也沒覺得怎樣。不過,黑色素瘤和普通痣可不一樣。簡單來說,黑色素瘤是一種起源于黑色素細胞的皮膚癌,不但生長快,而且容易轉移。要分辨它和普通痣,最常用的方法就是ABCDE法則:
特征 | 普通痣 | 黑色素瘤 |
---|---|---|
不對稱(A) | 形狀均勻 | 左右不對稱 |
邊界(B) | 邊緣規整 | 邊緣模糊不整齊 |
顏色(C) | 顏色一致 | 深淺不一 |
直徑(D) | 多數較小 | >6毫米 |
變化(E) | 多年不變 | 短期內變化明顯 |
比如,有位42歲的男性朋友,脖子的痣開始變大、顏色變深,還變得邊緣不清,這類情況最好盡快去皮膚科讓醫生看看。
Tip 普通痣一般很穩定,黑色素瘤則會在短期內悄悄變樣。
02 身體有這5種變化,想想是不是該查查皮膚了 ??
- ① 原有痣突然發癢/出血:
平時沒事,最近總是時不時地癢,還容易被碰出血,這常是異常信號。比如有位55歲的女士,左臂的老痣突然出血,之后被確診為黑色素瘤。 - ② 新長的黑色斑塊增長很快:
剛發現時很小,不到幾個月就明顯增大,顏色也變深。 - ③ 指甲下出現黑色縱向條紋:
指甲從根部向前伸出黑色線,這種變化不常見,如果有不要拖延。 - ④ 皮膚傷口長期不愈合:
小傷口拖了幾周還沒好,尤其是在之前有痣的地方。 - ⑤ 周圍出現衛星狀小黑點:
第一次看到痣旁邊多出了幾個小點,這叫“衛星灶”,也要小心。
注意 上面這些變化,不用每一條都出現,只要有一種異常,就值得重視。
03 誰更容易得?6個高危特點千萬別大意
日常生活里,有些人發生黑色素瘤的概率會高出很多。造成差異的原因主要來自身體特質和生活經歷:
1. 紫外線暴露多: | 小時候曬太多太陽,皮膚起過水皰,成年后風險增加。 |
2. 家族有病史: | 直系親屬得過黑色素瘤的,遺傳風險高。相關基因如CDKN2A出現突變時更明顯。 |
3. 免疫功能低下: | 器官移植后或長期服用免疫抑制藥的人容易中招。 |
4. 身體有多發非典型痣: | 痣數量≥50個,形態各異,要特別小心觀察。 |
5. 紅發、金發和皮膚白、易曬傷者: | 有些人天生皮膚白,防曬能力差,即使曬一會兒也容易發紅。 |
6. 男性 ≥50歲: | 調查顯示,50歲以后的男性患病率、病死率都高于女性。 |
數據 研究發現,如果有以上因素,患黑色素瘤的可能會增加2-6倍。
04 怎樣檢查才能早發現?檢查會痛嗎?
面對可疑的皮膚斑塊,早發現非常關鍵。好消息是,現在常用檢測手段基本都不疼:
1 皮膚鏡檢查:醫生用放大鏡直接在皮膚表面觀察結構,無痛無創。
2 皮膚組織活檢:如果有高風險特征,局部麻醉取一點組織送化驗。了解病變細胞類型,幾分鐘就能完成,不需要害怕。
3 分期檢查:如超聲、CT判斷癌細胞有無擴散,方法更多、過程都比較輕松。
以一位35歲的女患者為例,她因為新出現的指甲黑線去看醫生,醫生用皮膚鏡檢查后建議做了活檢,很快明確了診斷。
重點 早期診斷黑色素瘤,治愈率可高達97%;晚期患者,五年生存率僅約25%。
05 治療黑色素瘤,現在有哪些方法?范圍多大???
? 手術切除 : 根據Breslow厚度(腫瘤厚度分級),醫生決定切除多大的安全范圍。早期通常只需局部小范圍手術,中晚期則要擴大至腫瘤外2-3厘米。
? 免疫治療 : 如PD-1抑制劑等,通過激活免疫系統來清除異常細胞。特別適合有擴散或復發風險的患者。
? 靶向治療 : 對有BRAF基因突變的患者,可以使用特定藥物阻斷癌細胞的生長“信號”,提高緩解率。
溫馨信息 黑色素瘤一旦確診,規范治療是關鍵。每個人方案會不同,建議和主治醫生充分溝通,選擇自己的最佳方案。
06 如何科學預防?三招讓風險大大下降??
1. SPF 50+防曬霜護全身
作用:有效阻隔紫外線,減少皮膚細胞突變。
建議:戶外活動前30分鐘涂抹,每2-3小時補涂一次。別忘了脖子、耳后和手背。
作用:有效阻隔紫外線,減少皮膚細胞突變。
建議:戶外活動前30分鐘涂抹,每2-3小時補涂一次。別忘了脖子、耳后和手背。
2. 避開烈日時段
作用:中午紫外線最強,傷害皮膚最重。
建議:盡量把戶外活動安排在上午10點以前或下午4點以后。如果必須外出,戴帽子、墨鏡、長袖衣服一塊用會更放心。
作用:中午紫外線最強,傷害皮膚最重。
建議:盡量把戶外活動安排在上午10點以前或下午4點以后。如果必須外出,戴帽子、墨鏡、長袖衣服一塊用會更放心。
3. 每月做一次皮膚自查
作用:能早發現皮膚的新變化。
建議: 用鏡子仔細檢查頭皮、手腳、后背等部位。如果有發現上述異?,F象,第一時間就醫。
作用:能早發現皮膚的新變化。
建議: 用鏡子仔細檢查頭皮、手腳、后背等部位。如果有發現上述異?,F象,第一時間就醫。
部位 | 自查要點 |
---|---|
頭皮 | 用梳子分層,照鏡子看是否有新斑點 |
手腳/指甲 | 觀察有沒有條紋、色素沉著 |
背部/腰部 | 請家人幫忙,查看難以自查的位置 |
科學數據 有數據顯示,科學防曬能讓發生黑色素瘤的風險下降約50%。
行動建議 防曬、防曬、再防曬,每月自查一次,堅持下來你的皮膚會感謝你。
?? 雖說黑色素瘤來得突然,但只要學會識別信號,有意識加強防護,早發現、早治療,很多人能像普通慢性病一樣應對它。日常多操心一點皮膚的變化,和專業醫生合作,健康的主動權大部分還在自己手里。
關鍵數字 大約每54分鐘,就有1人因黑色素瘤去世。但早期發現,治愈率高達97%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