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細胞癌:這些危險信號和預防方法要知道
01 肝細胞癌到底是什么?
有時候身體就像一個合作多年的工作團隊,突然有個老成員“變了心”,本來是個好幫手,現在卻開始“搗亂”。肝細胞癌,就是原本健康的肝臟細胞出了問題,成了“叛變”的細胞,開始不停地增長擴散。這種情況在肝癌中尤其常見。大約90%的肝癌,其實本質上都是肝細胞癌。
簡單理解,肝細胞癌是肝臟“自家人”出現了異常,一點點發展成了不聽指揮的腫瘤。不過,這個變化并不是一夜之間發生的,很多時候早期根本沒有什么不舒服。這也是不少人發現肝細胞癌時,已經是比較晚的階段。
02 身體出現哪些變化要警惕?
- 右上腹出現腫塊或隱約不適
如果總是覺得肚子右上方摸起來有點硬,偶爾還疼痛,尤其是檢查看到肝區有腫塊,這就需要關注了。有位50歲的男性朋友,平時很少看醫生,最近摸到右上腹有塊突出,后來檢查才發現是早期肝細胞癌。 - 體重突然下降
明明飲食沒變,運動習慣也差不多,體重卻掉個不停。如果一個月瘦掉5公斤以上——要小心,這不是好現象。 - 眼白和皮膚變黃
有人發現照鏡子,總覺得“眼白泛黃”,甚至連皮膚都跟著黃了些。出現這種現象,常常是肝功能出現了異常,肝細胞癌可能已經影響到了肝臟排毒的能力。
??這些癥狀往往說明疾病已經有點發展。實際上,很多剛起步的肝細胞癌并沒有具體癥狀。定期體檢才更容易早發現問題。
03 哪些因素最傷肝?
肝臟有時候就像頂著“三重暴擊”一樣承受壓力。醫學界研究發現,引發肝細胞癌的主要因素就是乙肝病毒、酒精肝、脂肪肝這三件事。
危險因素 | 原理/危害 | 致病比例 |
---|---|---|
乙肝病毒(HBV) | 長期慢性感染導致肝細胞反復炎癥、壞死與再生,容易“誘發異常細胞”。 | 約50%-60% |
酒精性肝病 | 酒精過量會直接損傷肝細胞,促進肝硬化和惡變,給肝臟持續增加“工作難題”。 | 約15%-20% |
脂肪肝 | 過多的脂肪堆積讓肝臟無法“輕松運轉”,久而久之也可能發展成炎癥和癌變。 | 約10%-15% |
除了這三大頭號因素,年齡增長、遺傳、部分代謝疾病也會增加肝細胞癌風險。簡單來說,讓肝臟“壓力山大”越久,肝細胞出問題的機會就越高。
04 診斷需要做哪些檢查?
說到確診肝細胞癌,很多人最擔心的其實是檢查痛不痛、有沒有副作用。其實,現在主流的診斷流程并不復雜,常見有下面三項:
- 肝臟彩超
利用超聲波檢查肝臟,有無異常占位。?? 快速、無創、適合日常體檢篩查。 - 增強CT掃描
更準確顯示肝臟腫瘤的大小、形態及血供特點,為后續治療決策提供清晰的信息。 - 甲胎蛋白(AFP)血液檢測
主要檢測血中AFP這一腫瘤標志物,配合其他影像檢查可以提高早期發現的概率。
05 治療方法有哪些選擇?
治療肝細胞癌的方案很多,都有各自適用的“最佳時間”。早診早治,是關鍵。
??手術切除 | 腫瘤較小、位置適合且肝功能好的情況下,直接將異常部分切除,是目前效果最好的根治方式。 |
??消融療法 | 比如射頻消融,通過高溫破壞腫瘤細胞,常用于不方便手術的局部早期病灶。 |
??靶向及免疫藥物 | 腫瘤進展明顯、或者不能手術時,可以用現代的靶向治療或免疫療法,延緩或穩定病情。 |
有一位60歲的女性患者,因體檢發現肝臟小結節,經手術及時切除并配合后續規范治療,恢復良好。
這個例子讓我們明白:只要早發現、早介入,肝細胞癌并非不可控。
06 日常如何保護肝臟?
說到護肝,日常怎么做更靠譜?其實,遠離危險因素是一方面,主動給肝臟創造“輕松環境”才是更劃算的做法。這里給出4條有實操性的健康建議——無論有沒有肝病史,用得上:
- 注射乙肝疫苗
可有效預防乙肝引起的肝細胞癌,家中新生兒、青少年、未查抗體保護者都建議盡早做好接種。 - 日常少飲酒
飲酒容易讓肝臟累積損傷。如果聚會需要喝酒,不是絕對不能碰,但“少量+慢飲”比較合適,不要有“喝多了沒事”的僥幸心理。 - 保持健康體重
體重過重容易導致脂肪堆積在肝臟。合理飲食,多運動,能明顯幫助肝臟減輕負擔。 - 定期體檢
尤其有肝炎病史、肥胖或40歲以后,建議每年檢查肝功能與肝臟彩超。這樣很多肝臟的小“風浪”都能被及時發現。
小結與建議
肝細胞癌并不是遙不可及的話題,某種程度上,每個人都該幫肝臟減負。其實,很多危險因素都能通過主動生活管理去改善。一點點改變,慢慢積累,一樣能守住身體最重要的防線。
如果發現肝區有異常,或家族有肝臟疾病史,早點查、早點問醫生,總沒壞處。希望你和你的家人,都能通過這些簡單實用的方法,把健康握在自己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