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4分鐘1人確診!宮頸癌到底是什么?現在了解還來得及
01 什么是宮頸癌?
有些女性會在體檢時聽到“宮頸癌風險”這樣的字眼,心里瞬間就慌了。其實,宮頸癌是發生在子宮頸部位的一種惡性腫瘤。你可以簡單地把宮頸的細胞想象成一輛本來按照規則行駛的汽車,一旦“剎車線”失效,細胞就像失控的汽車一樣瘋狂生長,這些異常的細胞堆積、擴散,最后形成腫瘤。
在中國,宮頸癌并不少見。公開數據顯示,平均每4分鐘就有1名女性被確診。它常常發生在40歲到60歲的女性中,但年輕女性近年來也有增加的趨勢。
不同于感冒或者胃疼那種“有癥狀就警覺”,宮頸癌早期往往悄無聲息,這也是讓很多人措手不及的原因。
02 警惕這些信號:哪些癥狀要毫不猶豫地去醫院?
- 1. 接觸性出血
假如在性生活或婦科檢查之后出現陰道流血,這種“莫名其妙”的出血和普通月經很不一樣,需要高度警覺。 - 2. 陰道持續分泌物增多
分泌物突然變得粘稠、顏色發黃、甚至帶有血色——有女性這樣描述:“就像水變成了稀米湯,還夾著血絲?!边@種持續不斷的變化,不是幾天就能好的那種炎癥癥狀。 - 3. 下腹部或腰骶部疼痛
如果下腹持續隱痛或腰骶部經常酸脹,特別是與月經周期無關,并且持續時間較長,也要引起重視。
03 為什么會得宮頸癌?
宮頸癌的出現,并不是單純偶然,背后的“元兇”其實是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PV)的持續感染。不是所有感染HPV的人都會立刻癌變,絕大部分女性一生某個階段都可能感染,人體免疫系統通常能自行清除。但如果HPV——尤其是16型、18型——在宮頸反復作怪,細胞不斷受刺激、修復,就有可能出錯,產生那些“失控的細胞”。
影響因素 | 機制或原因 |
---|---|
HPV高危型持續感染 | 破壞宮頸上皮,誘發異常細胞增生 |
多個性伴侶或早婚 | 增加病毒傳播風險 |
免疫力低下 | 身體難以清除病毒 |
長期未篩查 | 早期變化難以發現,癌變風險上升 |
研究顯示,超九成的宮頸癌都與高危型HPV“脫不開干系”。不過,真正發展為患者,通常還需要多年時間。這也意味著,發現異常及時應對,完全有機會避免發展到晚期。
04 如何確診宮頸癌?都要做哪些檢查?
說到宮頸檢查,很多女性第一反應是“疼、怕尷尬、聽不懂”。其實,現在的篩查流程標準化、安全、效率高,大多數檢查并不疼,十分鐘內基本就能完成。對于30歲以上女性,以下“三部曲”很重要:
- TCT(宮頸細胞學檢測):主要篩查宮頸細胞有沒有提前“變樣”。
- HPV分型檢測:查清楚有沒有高危型HPV感染。
- 陰道鏡+宮頸活檢:在前兩項結果異常時,進一步精確定位,取組織送檢,確認是不是癌癥。
05 如果真的確診,還來得及治療嗎?
很多患者有這樣的顧慮:等發現時會不會晚了?其實,宮頸癌的治療手段已經日益成熟,方案選擇會根據腫瘤分期和身體狀況來定。
階段 | 常用治療 | 治愈概率(5年生存率) |
---|---|---|
早期(0-Ⅰ期) | 宮頸錐切或全子宮切除 | 約90% |
中晚期(Ⅱ-Ⅳ期) | 手術+放療/化療 新輔助(保留生育功能的手術) | 約60%-80% |
06 聰明女性的3步宮頸健康守護法
- HPV疫苗接種 接種建議: 13-26歲女性接種效果最佳,已經有性生活的女性同樣受益,30歲以后也可以根據身體狀況考慮接種。
- 安全性行為習慣 具體做法: 盡量保持長期穩定的伴侶,關注個人衛生,每次性生活前后注意清潔。
- 定期宮頸篩查 時間表: 建議30歲以后每3年做一次TCT+HPV雙篩查,有異常時按醫生建議復查,40歲后更要規律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