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并不是偶然發生,它背后有清晰的風險根源。最常見的“推手”就是乙肝病毒反復刺激肝細胞,時間長了,細胞修復變得混亂,容易出問題;而肝硬化就像對肝臟長期的“重壓”,讓肝細胞不斷損傷修復,最終有些修復過程出了差錯。此外,黃曲霉毒素(一種霉變谷物中的毒素)通過腸胃吸收后,會直接傷害肝細胞的遺傳物質,加快病變進展。
數據顯示,我國60%以上的肝癌患者都曾經或正在被乙肝困擾。慢性肝病、酒精性肝病的患者也會增加風險。年齡每增加10歲,發病率約升高30%,家族中有肝癌史也要提高警覺。
危險因素 | 為什么有風險 |
---|---|
乙肝病毒感染 | 反復損傷,促使細胞變異 |
肝硬化 | 長期炎癥修復失衡,容易出錯 |
黃曲霉毒素 | 毒素直接破壞肝細胞遺傳物質 |
當醫生懷疑肝臟有問題時,最常用的初步篩查方法是彩超和甲胎蛋白(AFP)血檢的組合。有肝癌家族史或慢性肝炎的人,每半年查一次是業界共識。
如果發現可疑腫塊,下一步就是做增強CT或MRI影像,這能幫助醫生觀察腫塊的具體位置和分界。如果結果不確定,還會用“肝穿刺”——取一點點腫塊組織,顯微鏡下確認是不是肝癌。
治療肝癌的方法比較多,核心還是看腫瘤的大小、數量和肝臟本身的功能。
手術切除:適合早期、腫塊位置好、肝功能允許的患者,治愈率最高。
消融治療:腫瘤較小但不適合手術時,可以用射頻微波“局部燒掉”。
肝移植:如果肝臟整體受損嚴重,而且腫瘤沒有廣泛擴散,則考慮移植健康肝臟。
靶向藥+免疫治療:適合不能手術的晚期患者,如今國內外都在不斷推進新藥進展,部分人能獲得較長生存期。
治療方式 | 適用情況 |
---|---|
手術切除 | 腫瘤早期,肝功能良好 |
消融治療 | 小肝癌,不適宜手術 |
肝移植 | 全肝嚴重受損無廣泛轉移 |
靶向/免疫藥物 | 無法手術或晚期患者 |
保護肝臟并不難,關鍵是堅持下面四件小事。
肝臟不怎么“喊疼”,但定期關注它、適時體檢,其實就是對健康生活最好的投資。早一步警惕,多一次溝通,關鍵時刻能讓自己多條選擇路。
有問題不要自己扛著,及時請專業醫生指導,相信科學方法,生活的質量才有更多保障。愿你和家人都能用健康的身體,安安心心走每一天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