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什么是肺鱗癌?
如果身邊有吸煙習慣的親友,可能都聽說過“肺癌”。肺鱗癌就是其中一種常見類型,它生長在肺部的支氣管上皮位置,每四個肺癌患者中就有一位是肺鱗癌。簡單說,這是一種由支氣管表層的“鱗狀”細胞異常增殖形成的腫瘤。在所有肺癌亞型里,肺鱗癌和吸煙關系最密切,尤其好發于吸煙史較長的中老年人群。
不過,醫學水平的提升,已經讓肺鱗癌的早期發現和后續治療有了很大進步。所以建立對肺鱗癌的基礎認識,并非制造焦慮,而是提早防范、主動管理健康的明智選擇。
02 這些癥狀要當心!
其實不少人覺得肺癌“沒什么特別表現”,實際上肺鱗癌在發展早、中期,已經會通過一些身體的小信號發出提示。只是很多時候容易被忽略。以下3種表現,按常見程度排序,特別值得注意:
- 持續咳嗽 ???
一位62歲的男性退休工人,吸煙近40年,最近咳嗽越拖越久,白天晚上都有,普通感冒藥基本無效。到醫院做檢查時,已存在早期肺鱗癌病灶。
Tip:如果你是吸煙者,2周以上咳嗽不見好,建議盡早去醫院檢查。 - 痰中帶血 ??
有些人晨起排痰,發現隱約有血絲,即使量很少,也需要引起重視,不要自行判斷為“火氣大”。 - 胸部隱痛感或者壓迫悶脹 ??
有人會有一側胸部反復不適、類似鈍痛或時有胸悶,甚至覺得呼吸比以前費力。如果癥狀反復出現,建議及時就醫排查。
03 肺鱗癌的主要致病因素
為什么有的人會得肺鱗癌?說起來主要和我們周圍的環境,以及個人生活習慣密切相關。歸納起來,下面這三個方面是最常見的風險來源:
致病因素 | 具體描述 | 相關數據 |
---|---|---|
吸煙?? | 任何形式的煙草,包括紙煙、雪茄、煙斗,都會持續刺激支氣管黏膜,使細胞發生異常變化。 | 研究顯示,每增加1包煙/天,患肺鱗癌的風險提升約10倍。 |
空氣污染 | 城市霧霾、居室內油煙(廚房長期燃油爆炒)、PM2.5升高的環境,都會令呼吸道長期接觸有害顆粒。 | — |
職業性暴露 | 建筑、礦山、水泥、石油等行業,長期接觸石棉粉塵、鉻、砷等物質,也會加速上皮細胞異常。 | — |
家族遺傳雖然是肺癌總體的風險之一,但肺鱗癌與后天外界環境的關系更密切。這里需要注意,二手煙同樣有較明顯的致癌風險,即使本人不吸煙,長期暴露也不可小覷。
04 肺鱗癌的確診——別被“檢查”嚇退
很多人一聽說“查肺癌”,腦海里立刻浮現各種“插管”“穿刺”的畫面。實際上,現在醫院已經有不少快捷、微創的篩查手段。這里簡要梳理一下常見檢查方式和特點:
檢查方式 | 說明 | 作用 |
---|---|---|
低劑量螺旋CT掃描 | 無創,約20秒完成。精度高,能發現很小的異常結節。 | 用于早期篩查、精準定位。 |
支氣管鏡活檢 | 在局部麻醉下,通過軟管進入氣道直接采集可疑組織。 | 用于進一步確診,是金標準。 |
病理檢查 | 對采集到的組織進行顯微鏡下詳細分析。 | 確認是否為肺鱗癌及分期。 |
05 治療方法都有哪些?
確診以后,醫生會結合腫瘤分期、身體狀況、合并癥等因素推薦最佳方案。目前常用的治療手段如下:
- 手術切除
主要面向局限于較小范圍的早期患者,手術可以徹底移除腫塊,是提高長遠生存率的首選手段。 - 放療
使用定向射線照射腫瘤區域,破壞異常細胞。適用于無法手術或手術后輔助鞏固。 - 化療
采用藥物抑制或殺滅分裂迅速的腫瘤細胞,通常與放療或手術一起使用,特別是在腫瘤較為進展階段。 - 免疫治療
激活自身免疫系統,使其“識別”“清除”腫瘤細胞。適合部分中晚期患者,有助于延長生存時間。
06 科學預防這樣做
除了生活習慣“管住手”,日常一些積極的措施,也的確能幫助降低肺鱗癌的發生可能。比起擔憂風險,不如著手做點什么:
- 主動戒煙——不是“想戒時再說” 研究發現,戒煙10年后,肺鱗癌風險能下降一半。年齡越小開始戒煙,效果越顯著。
- 選擇防護口罩 ?? 在空氣不佳、霧霾天或特殊崗位,正確佩戴防護等級高的口罩(如N95),能有效減少有害顆粒吸入。
- 食補維生素A食物 像胡蘿卜、南瓜、菠菜、動物肝臟等富含維生素A,日常可適量搭配,有助于上皮細胞健康。
- 定期肺部檢查 ?? 50歲以上、有吸煙史者建議每年做一次低劑量CT篩查,及早發現“隱形”病變。
小結與行動建議
肺鱗癌其實并非遙不可及,日常生活里不少現象都能提醒我們及早關注身體變化——無論是持續的咳嗽、小量血痰,還是工作環境里的慢性刺激?,F代醫學診斷和治療手段已經趨于多樣,不過最重要的還是早發現、早行動。對于高風險人群,主動篩查、健康飲食、科學戒煙,是管理健康的“必修課”。
多關注身邊親友,有需求就及時鼓勵去正規醫院做檢查,把風險扼殺在“萌芽”階段,往往比事后治療更省力也更有效。
身體發出小信號時不慌張,既要懂,也要做。希望今天的這些內容,能幫你自己和家人清晰判斷,踏實做好每一步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