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前區壓榨性疼痛的秘密——冠心病不可忽視!
心臟作為人體的“發動機”,一旦出現問題,可能會導致全身體能的下降甚至是生命的危急。在四平市,有一位37歲的患者由于陣發性胸痛多次就醫,最后被診斷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及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本文將從冠心病的癥狀、危害、治療和預防等方面進行詳細闡述,希望能引起廣大讀者的重視,早發現早治療,遠離冠心病的威脅。
冠心病的成因及癥狀
冠心病,全稱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由于供應心臟的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使得血管管腔狹窄或阻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根據《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9》,我國冠心病患病人數已經超過1100萬,并每年以約200萬人次的速度增加。冠心病的主要癥狀包括胸痛、胸部壓榨感、心悸、疲勞及呼吸困難等。
胸痛是冠心病最常見的癥狀,常表現為心前區壓榨性疼痛,往往在情緒激動或體力勞動時出現。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下頜或背部,持續時間一般為幾分鐘至半小時。有些患者,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可能會出現無明顯胸痛的“隱匿性心肌缺血”。
冠心病的危害——不容忽視的健康殺手
冠心病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生。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狀動脈急性完全性阻塞,導致部分心肌發生永久性壞死,是冠心病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據《柳葉刀》雜志報道,全球每年有超過900萬人死于冠心病,相當于每10秒鐘就有一個人喪命。
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表現為突發劇烈的胸痛,且持續時間長,可能伴有惡心嘔吐、出冷汗、面色蒼白等癥狀。心肌梗死如果搶救不及時,可能會導致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即便得到及時治療,心肌壞死的部分也難以完全修復,可能導致長期的心功能下降。
冠心病的治療——現代醫學的“保護傘”
冠心病的治療主要包括藥物治療、介入治療和外科手術治療。對于冠狀動脈狹窄較輕的患者,藥物治療是主要手段。常用藥物有硝酸酯類、β受體阻滯劑、鈣通道阻滯劑、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等。這些藥物能有效緩解癥狀,減少心肌缺血的發作頻率,延緩病情進展。
當藥物治療無法控制病情時,介入治療(如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和外科手術(如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是有效的解決辦法。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是在狹窄的冠狀動脈內植入支架,擴張血管,從而恢復血流;旁路移植術則是通過移植健康的血管,建立起新的血流通道繞過阻塞部分,改善心肌供血。
如何預防冠心病——從日常生活做起
預防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莫過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的健康檢查。高危人群,如吸煙者、飲酒過量者、高血壓患者、高血脂患者、糖尿病患者及家族有冠心病史的人員尤為需要重視預防措施。首先,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減少高脂高鹽高糖的攝入,增加蔬菜水果和粗糧的比例。有研究表明,每天食用5份或以上的水果和蔬菜,可降低冠心病的發生風險。
此外,規律的體育鍛煉也必不可少。每周至少進行5天、每次3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可有效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戒煙限酒也是至關重要的,一項發表于《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的研究顯示,戒煙5年后,冠心病發生率可下降50%。
醫學前沿——防治冠心病的新技術
隨著科技的進步,抗冠心病的技術也在不斷創新。例如,生物可降解支架的出現解決了傳統金屬支架長期存在體內可能帶來的不適和風險;新型藥物如PCSK9抑制劑能顯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減少冠心病風險。此外,基因編輯技術在未來或許也將提供更精準、更個性化的預防和治療方案。
對于已經罹患冠心病的患者來說,保持積極的心態和良好的心理狀態是戰勝疾病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長期處于壓力狀態或負面情緒中會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因此,家屬的陪伴和支持也尤為重要,為患者提供一個安心舒適的康復環境,共同面對疾病。
記住,積極就醫、規范治療、多與醫護人員溝通是戰勝冠心病的關鍵。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采取積極主動的預防措施,遠離冠心病,擁有健康的生活。
引用文獻
- 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9. 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 2020.
- Global Burde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Risk Factors, 1990-2019: Update From the GBD 2019 Stud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20.
-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Stress - A Prospective and Retrospective Analysis. The Lancet, 2018.
- Dietary intake an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he PRIME Study.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3.
- Long-Term Efficacy of Smoking Cessation Intervention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