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刻意減肥,卻在幾個月內體重下降明顯,尤其超過5公斤——這不是努力的結果,要提高警惕。
這類持續出現的身體變化,往往是肝癌發出的明顯信號。早發現、早行動,是改善治療效果的關鍵。
致病因素 | 具體說明 | 風險等級 |
---|---|---|
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 長期感染病毒,肝臟反復炎癥,異常細胞更易生長 | 很高 |
肝硬化 | 即使不是病毒性,一旦肝組織出現硬化,局部細胞更容易變性 | 高 |
長期大量飲酒 | 酒精代謝造成肝臟損害,增加癌變可能 | 中等 |
脂肪肝/代謝異常 | 肥胖、糖尿病等使肝臟長時間負擔過重 | 中等 |
家族遺傳 | 有家屬(一級親屬)患肝癌,個人患病概率略高 | 一般 |
此外,接觸某些特殊化學品(如黃曲霉毒素)、年紀增長也會略微增加風險。醫學界研究顯示,40歲以后,肝癌的發病率明顯提升。
類型 | 內容與作用 |
---|---|
肝功能血液檢查 | 主要看肝酶、膽紅素等項目,判斷肝臟現狀 |
甲胎蛋白(AFP)測定 | AFP明顯升高時,需要關注肝癌風險,雖然不是唯一標準 |
B超/CT/MRI等影像學 | 通過高清影像直觀觀察肝臟,有無異常結節或腫塊 |
肝穿刺活檢 | 對可疑部位取少量組織送檢,最終明確是否癌變 |
肝癌治療是一場馬拉松,不僅僅是“修補一塊損壞部位”,還需要全方位照顧患者體力和心理狀態。
總結下來,肝癌不會一下子奪走健康,但它喜歡悄悄潛伏。如果身體不適持續,又有相關高危因素,別猶豫,找醫生幫忙。不必恐慌,也不要拖延,給自己多一份底氣和保障,保持健康心態和生活習慣,身體自然不會輕易“鬧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