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一位54歲的女性做乳腺腫塊切除后,術后第三天突然覺得胸部位置異常刺痛,連手臂活動都困難。這時,醫生會特別關注有無傷口感染或其他并發癥。
大多數乳腺癌手術患者都能順利完成全身麻醉,但確實有些人會“被麻醉絆一下腳”。為什么同樣的麻醉,對有些人來說風險高一點?這里簡要分析幾個核心因素。
研究發現,肥胖和高齡患者的麻醉風險明顯增高,特別是肥胖患者呼吸管理難度更大,術中甚至要備用呼吸機輔助。麻醉用藥不當還會導致高血壓患者心律失常,有些病例中甚至需提前用藥或調整麻醉方案。
乳腺癌手術雖然不是日常小事,但只要做好準備和管理,大部分風險都能被有效控制。預防不僅靠醫生,日常自我調理一樣重要。下面梳理幾個實用建議。
剛完成乳腺癌手術的那幾天,合理的疼痛管理和生命體征監測非常重要。部分患者術后24小時會反復測溫、脈搏和呼吸,目的是第一時間發現潛在的異常。尤其身體偏胖的朋友,術后深呼吸練習有助于預防肺部感染,每次慢慢吸氣,像練氣功一樣,連做5組就很有益處。
針對術后任何小的不適,比如輕度惡心、局部腫脹,可以采取物理降溫(冷敷)、鎮痛藥和及時的休息。如果恢復過程中疼痛緩解不明顯或持續升高,還是建議請醫生評估是否有問題。
全身麻醉其實并不可怕,關鍵在于術前準備和個性化風險評估。比如收入院時,麻醉醫生通常會查血常規、心電圖,對肥胖、慢性病患者會做額外的呼吸評估,部分人還需提前做特殊藥敏測試。每個細節都不能馬虎。
說到底,手術和麻醉是個系統工程。如果發現旁人和自己恢復節奏、感受不一樣,其實不用比,只要按照醫生的指引做好準備,每個人都可以過得更安心。
有一位56歲的朋友,體重偏高,又有輕度高血壓,剛聽說要手術時很擔心麻醉怕“醒不過來”。但在麻醉前團隊仔細評估,術中全程監控,術后恢復順利。這個例子說明,充分溝通和評估,是通向平安術后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