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病因復雜,涉及遺傳、內分泌、環境等多種因素。早期發現和及時治療對于改善患者的預后至關重要。本文將從乳腺癌的分類、診斷、分期、治療方式及不良反應處理等方面進行詳細闡述,幫助讀者深入了解這一疾病。
乳腺癌的早期癥狀通常不明顯,部分患者可能僅在體檢或影像學檢查中發現,因此定期檢查對于早期診斷具有重要意義。在確診乳腺癌后,醫生會根據腫瘤的大小、浸潤深度及淋巴結是否轉移等因素進行分期,以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乳腺癌的分類有哪些?
乳腺癌的分類方法可以基于多種角度,包括病因、病理類型和臨床表現。了解乳腺癌的分類,有助于醫生在診斷和治療時作出更精確的判斷。
根據病因,乳腺癌可分為遺傳性和非遺傳性。大約5%到10%的乳腺癌病例被認為是由已知的遺傳突變引起的,例如BRCA1和BRCA2基因突變。此外,其他家族性易感基因(如TP53、PTEN)也可能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
從病理生理角度來看,乳腺癌可分為導管內癌(又稱原位癌)和浸潤性癌。導管內癌是乳腺癌的早期形式,癌細胞局限于乳腺導管,沒有擴散到周圍組織。而浸潤性癌則表示癌細胞已經突破了導管或小葉,侵入周圍乳腺組織。
此外,乳腺癌還可以根據受影響組織的具體類型和細胞特征來進行分類。例如,浸潤性乳腺癌可以進一步分為浸潤性導管癌(IDC)和浸潤性小葉癌(ILC)。導管癌是最常見的一種乳腺癌類型,占所有乳腺癌病例的70%-80%。小葉癌則較少見,但其雙側乳房發生的概率較高。
臨床表現上,乳腺癌的癥狀可能包括乳房腫塊、乳房形狀或大小改變、乳頭放血或疼痛等。不同類型的乳腺癌在癥狀和進展速度方面也有所差異,例如,有些類型的乳腺癌進展較慢,而一些侵襲性較強的類型則可能迅速擴散。
如何進行乳腺癌的診斷?
乳腺癌的診斷是一項復雜而精確的工作,通常需要結合臨床檢查、影像學檢查及病理學檢查綜合評估。在臨床診斷中,醫生會詳細詢問患者的癥狀、病史、家族史及其他相關信息。
體格檢查中,醫生會通過視診和觸診來檢測乳房是否有腫塊、異常分泌物及皮膚改變等體征。然而,體格檢查只能提供初步信息,還需進一步的影像學檢查來確診。
最常用的影像學檢查方法是乳腺鉬靶(X線攝影),這是一種非侵入性檢查,可以顯示乳腺組織內的病變。此外,乳腺超聲對于鑒別囊性和實性腫塊具有重要意義。對于乳腺密度較高的女性,磁共振成像(MRI)也是一種有效的檢查手段。
影像學檢查發現可疑病灶后,需進行病理學檢查確診。細針穿刺吸細胞學(FNA)、粗針穿刺活檢(CNB)及手術切取活檢是常見的病理取樣方法。細胞學和組織學檢查能提供重要的病理學特征,例如腫瘤細胞的類型、分化程度及是否有淋巴、血管侵犯等。
除了上述基本檢查外,現代醫療還采用免疫組織化學(IHC)和分子病理學技術,檢測乳腺癌細胞中激素受體(ER、PR)和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的表達情況。這些檢測結果對于確定腫瘤的生物學行為、預后及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乳腺癌的分期和評估如何進行?
乳腺癌的分期是了解腫瘤發展程度、預后及治療決策的重要依據。分期主要依據TNM系統,該系統由美國癌癥聯合會(AJCC)推薦使用,已成為國際通用的標準。
TNM系統中的T(腫瘤)代表原發腫瘤的大小和浸潤深度,N(淋巴結)表示區域淋巴結是否有轉移及轉移的范圍,M(遠處轉移)則指癌細胞是否已轉移到區域以外的其他組織或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