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的診斷主要依賴于臨床癥狀、血液化驗結果以及影像學檢查。通常情況下,急性胰腺炎患者會表現出腹痛、惡心、嘔吐等癥狀。在血液化驗中,胰腺功能指標如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水平會顯著升高,遠超出正常參考范圍。對于血清淀粉酶,正常范圍一般為23-85 U/L,而急性期患者可能會升高至200 U/L甚至更高。脂肪酶的正常范圍是0-160 U/L,同樣在急性期會顯著升高。影像學檢查如CT掃描可以清晰地顯示胰腺的形態改變,炎性反應以及可能發生的并發癥。
急性胰腺炎的成因及危害
急性胰腺炎通常由膽結石和酗酒引起。膽結石可能導致膽汁流入胰腺,進而激活胰酶,引發自身消化。酗酒可導致胰腺細胞損傷,增加胰酶的分泌和激活。此外,高脂飲食、遺傳因素及某些藥物也被視為誘因。根據《急性胰腺炎管理指南》(2019),膽源性胰腺炎在所有急性胰腺炎病例中占據最多。
急性胰腺炎的危害程度從輕度(間質性)到嚴重(壞死性不凈化)的不同層次。輕度急性胰腺炎通常在數天內恢復,但嚴重的患者可能會發展為多器官功能障礙,甚至危及生命??茖W研究顯示,急性胰腺炎的病死率在嚴重病例中高達15%-20%。
急性胰腺炎的治療方法
急性胰腺炎的治療方法包括禁食、靜脈補液、鎮痛和抗生素治療。同時,膽結石引起的胰腺炎可能需要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ERCP)或外科手術治療。禁食的目的是減少胰腺的消化酶分泌,靜脈補液則用于糾正電解質失衡和改善循環功能。鎮痛藥物如嗎啡常用于緩解疼痛,而抗生素則在懷疑存在感染的情況下使用。
目前,抗生素治療的細節仍在研究中。最近的一項臨床試驗顯示,早期干預的益處尚不明確,且不應常規使用[Smith et al, 2020]。此外,對于由膽結石引起的患者,ERCP及膽囊切除術被推薦為首選治療手段[2]。
預防急性胰腺炎的方法
急性胰腺炎的預防尤其重要,特別是對于高危人群。針對膽結石引起的胰腺炎,建議攝取低脂飲食和適度運動,以減少膽石形成的風險。對于酗酒者,戒酒是最為有效的預防措施。飲食習慣上,控制高脂和高糖食物的攝入,有助于降低發病率。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規律的飲食和作息、避免暴飲暴食、適量飲水、適度運動都是保護胰腺健康的良好習慣。此外,高危人群應定期進行體檢,特別是腹部超聲和血液生化檢查,以早期發現潛在問題。遵循醫生建議,及時治療膽結石等相關疾病,對于預防胰腺炎的發生也至關重要。
綜上所述,胰腺炎尤其是急性胰腺炎雖然是一種非常痛苦且具有潛在生命威脅的疾病,但通過合理的預防措施,如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可以大大降低其發病風險。一旦出現相關癥狀,務必及時就醫,避免病情加重。良好的醫患溝通和定期隨訪是保證病情得到有效管理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