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近期門診病例報告,一名來自四川省成都市的41歲女性患者初診時主訴全身瘙癢,抓后起紅斑已持續三個月。臨床診斷結果為慢性蕁麻疹,已開具抗過敏藥物處方并建議進行進一步血液檢測,包括總免疫球蛋白E(IgE)的水平測定。
正常情況下,總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應在0.2 - 3.9 μg/mL 范圍內,而血細胞分析的各項指標也應處于健康范圍內。但在該患者的檢測結果中,IgE水平和某些血細胞指標可能存在偏高的情況,這些異常很可能與慢性蕁麻疹相關。
慢性蕁麻疹:你不可忽視的皮膚問題
慢性蕁麻疹,又稱慢性風疹塊,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它的產生常與免疫系統過度反應有關系。當我們的免疫系統受到某些物質刺激,如花粉、食物或者藥物等,便會誤傷自體組織,引發皮膚紅腫、瘙癢。
慢性蕁麻疹不僅造成皮膚上紅斑、瘙癢的癥狀,如果長期得不到有效控制,還會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引發心理問題。據《中華皮膚科雜志》所述,慢性蕁麻疹的發生機制非常復雜,涉及多種內外因素相互作用。
治療慢性蕁麻疹的方法
首先,治療慢性蕁麻疹的核心是盡可能避免已知的過敏原,并使用抗組胺藥物來緩解瘙癢和紅腫??菇M胺藥物通過阻斷組胺的作用,能夠有效緩解蕁麻疹的癥狀。除此之外,醫生還可能建議使用皮質類固醇藥物,以達到抑制免疫反應的效果。
近年來,關于慢性蕁麻疹的治療研究不斷深入。一項發表于《國際皮膚病期刊》的研究指出,某些生物制劑在控制慢性蕁麻疹癥狀上也顯示出較好的效果。這些生物制劑主要通過抑制某些特定的免疫反應,從而減少過敏癥狀的發生。
如何預防慢性蕁麻疹?
對于慢性蕁麻疹的高危人群而言,預防疾病的發生尤為重要。首先,采取積極的生活方式,如保持均衡飲食、作息規律和適量運動,可以增強身體免疫力。避免已知過敏原也是避免發病的關鍵,過敏原的管理應包括食物過敏原、環境過敏原等多方面。
另外,在季節變化或高發期,建議穿著寬松、透氣的衣物,避免皮膚過度刺激。家居環境應保持清潔,避免塵螨滋生。對于有家族過敏史的人群,更應定期進行健康檢查,提早發現潛在問題,及時就醫。
總之,慢性蕁麻疹雖然不是致命的疾病,但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影響不可忽視。早期診斷、合理治療及有效預防,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進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引用文獻
《慢性蕁麻疹的治療進展》,中華皮膚科雜志,2020年,作者:王曉明,李莉,張偉。
《生物制劑在蕁麻疹治療中的應用》,國際皮膚病期刊,2022年,作者:陳強,劉敏,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