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33歲的患者在四川成都市醫院,經皮膚科醫生診斷為慢性蕁麻疹,并伴有皮膚瘙癢。她因全身泛發紅風團并伴有瘙癢癥狀三個月而前來就診,在復診時癥狀略有好轉。醫生開出了中藥方子,包括南沙參、茯苓等藥材,并叮囑患者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慢性蕁麻疹:神秘的瘙癢癥
慢性蕁麻疹,也被稱為慢性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它的特征是由于各類因素導致的免疫反應,使皮膚表面出現紅色的風團和劇烈瘙癢。這種癥狀可能會持續幾小時到幾天,不同個體的癥狀表現和嚴重程度也有所不同。
蕁麻疹的發生可能與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有關,當人體接觸到某些過敏原或非過敏原時,身體會釋放出大量的組胺(Histamine),導致毛細血管擴張和血液滲出,從而在皮膚表面形成紅色腫脹的風團。此外,情緒波動、壓力、過度疲勞、飲食因素和環境氣候變化等也可能是觸發因素。
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蕁麻疹的綜合方案
慢性蕁麻疹的治療通常包括內服藥物和外用藥物,以減輕癥狀和控制病情。首先,抗組胺藥是常見的治療方法,這類藥物能有效阻止組胺的作用,從而緩解瘙癢和腫脹。此外,對于嚴重的蕁麻疹,醫生可能會開具抗炎藥物或免疫抑制劑,控制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
中醫藥治療也是一種有效的輔助治療手段。針對于本病例,醫生開出了含南沙參、茯苓等成分的中藥方。這些中藥材有清熱、解毒、利濕的功效,有助于緩解皮膚瘙癢和風團癥狀。根據一項研究,中藥在風濕免疫類疾病的治療中展現出獨特的優勢,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Liu, Y., 2020)。
預防慢性蕁麻疹:從生活習慣入手
為了有效預防和減少慢性蕁麻疹的發作,日常的生活習慣調整是至關重要的。首先,應避免已知的過敏原,如某些食物、藥物、環境中的粉塵或花粉等。此外,保持皮膚清潔和干爽,避免過熱或過冷的環境,也有助于減少皮膚癥狀的發生。
對于高危人群,如有過敏史或免疫系統較弱的人群,應注意增加身體免疫力,保持規律作息和健康飲食,適當參加戶外活動,增強體質。同時,在精神上應避免過度緊張和壓力,學會放松技巧,如瑜伽和冥想,以平衡身心。
總之,如果出現了慢性蕁麻疹的癥狀,患者應及時到醫院就醫,根據醫生的專業意見進行治療。同時,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習慣,預防慢性蕁麻疹的復發。關鍵在于早發現、早治療,以減少疾病對生活的影響,爭取早日獲得健康。
引用文獻
Liu, Y. (2020). 中藥在風濕免疫類疾病治療中的應用. 中華中醫藥學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