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蕁麻疹,了解一下!——不可忽視的皮膚疾患
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聊聊一種常見但容易被忽視的皮膚病——慢性蕁麻疹。你是否曾經歷過皮膚發紅、瘙癢,甚至起片狀風團?這些癥狀可能提示你患有慢性蕁麻疹。作為41歲、來自四川省遂寧市、患有慢性蕁麻疹的讀者,本文將詳細為您展開慢性蕁麻疹的病因、危害、治療以及預防措施。
慢性蕁麻疹是一種病程超過6周的皮膚疾病,主要表現為全身皮膚出現風團和瘙癢。患者通常因食物、藥物、物理因素等誘因發病。慢性蕁麻疹不但影響生活質量,有時還可能是全身性疾病的表現,因此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什么是慢性蕁麻疹?癥狀有哪些?
慢性蕁麻疹是一種皮膚病,特點是反復出現瘙癢、風團、紅斑,病程超過6周。風團可以在身體任何部位出現,形態和大小不一,可聚可散,通常24小時內消退,但會反復發作。瘙癢劇烈,容易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研究表明,慢性蕁麻疹的發病機制復雜,涉及免疫、遺傳、環境等多方面因素。部分患者可能找不到明確的誘因,而某些食物(如海鮮、堅果)、藥物(如抗生素、阿司匹林)、感染和壓力則是常見誘因(引用文獻:Patel et al., 2010)。
慢性蕁麻疹的危害有多大?
別小看蕁麻疹,它帶來的不僅僅是瘙癢難耐。慢性蕁麻疹可能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長時間的瘙癢和抓撓會導致皮膚感染、色素沉著以及疤痕。此外,部分患者可能出現全身癥狀,如頭痛、疲乏、食欲不振等。
更嚴重的是,慢性蕁麻疹還可能與其他疾病相關聯。例如,慢性自身免疫性蕁麻疹常與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風濕性疾病等同時存在(引用文獻:Maurer et al., 2013)。若未及時治療,可能會引發更為復雜的健康問題。
慢性蕁麻疹如何治療?
治療慢性蕁麻疹需要綜合考慮患者的癥狀、誘因及整體健康狀態。通常采用藥物治療,常用的藥物包括抗組胺藥、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免疫抑制劑等。
抗組胺藥是治療慢性蕁麻疹的基礎用藥。第一代抗組胺藥如苯海拉明因副作用較大,現多使用第二代藥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這些藥物能夠有效緩解瘙癢和風團(引用文獻:Zuberbier et al., 2018)。
如何預防慢性蕁麻疹?
預防慢性蕁麻疹最重要的是找到并避開誘因。對于容易過敏的人群,應避免食用高風險食物,并在醫生指導下謹慎用藥。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合理均衡飲食,適量運動,提高免疫力。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應減少精神壓力,保持心情愉快,避免受涼和劇烈運動。定期檢查身體,特別是有慢性疾病史的患者應定期復查,防止因基礎疾病加重而誘發蕁麻疹(引用文獻:Grattan et al., 2002)。
未來,慢性蕁麻疹治療的新方向
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慢性蕁麻疹的治療也在不斷進步。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尋找更有效的藥物及治療方法。例如,抗IgE單克隆抗體已被用于對傳統治療無效的慢性蕁麻疹患者,并展現出良好的效果(引用文獻:Saini et al., 2011)。
如果不幸患上慢性蕁麻疹,患者應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治療。家庭成員也應理解和支持患者,多與醫生溝通,正確認識疾病,避免走入治療誤區。
- Patel, T. et al. (2010). Chronic Urticaria: An Overview of Treatment and Recent Patents. Recent Patents on Inflammation & Allergy Drug Discovery.
- Maurer, M. et al. (2013). Chronic Urticaria: Epidemiology, Pathogenesis, and Key Clinical Aspects. Allergy.
- Zuberbier, T. et al. (2018). EAACI/GALEN/EDF/WAO Guideline: Definition, Classificatio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Urticaria. Allergy.
- Grattan, C. E. (2002). Management of Chronic Urticaria in Childhood. Pediatric Drugs.
- Saini, S. S. et al. (2011). Evaluation of Omalizumab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Idiopathic or Spontaneous Urticaria.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