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生活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不少見。尤其是青少年時期,由于身體抵抗力較成人相對較低,更容易被疾病侵襲。近日,一位14歲的初中生在急診科就診,癥狀為發熱6小時、頭昏、惡心、流涕。經過初步體格檢查和治療,初步診斷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個病例的診斷與預防措施。
本次病例的體格檢查結果顯示,患者體溫為36.3°C,心率為86次/分,呼吸為20次/分,精神狀態略顯欠佳,面色紅潤,咽部充血,扁桃體無分泌物。這些癥狀和體征提示我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一個常見的可能性。在了解具體治療方法之前,我們首先要全面認識這種疾病可能帶來的危害。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危險信號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簡稱AURI)主要包括普通感冒、急性咽炎和急性扁桃體炎等。其病因復雜,涉及病毒(如冠狀病毒、流感病毒、鼻病毒等)和細菌感染。該疾病在濕冷季節更易發生,傳染途徑包括飛沫傳播、接觸傳播等。
具體來講,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導致患者出現鼻塞、流涕、咽痛、聲音嘶啞、咳嗽等癥狀。嚴重的還可能會引起全身癥狀如發熱、頭痛和關節酸痛。對青少年來說,由于正處在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反復的感染可能會影響其健康和學習生活。研究表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青少年中具廣泛流行性[1]。
治療方案:規范科學的對癥處理
針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療,主要以對癥治療為主,輔以增強體質和加強護理。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一般采用退燒、止痛的藥物治療,增加液體攝入及休息可有效緩解癥狀;而細菌感染則可能需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生素治療。適當的物理降溫方法如冷敷也有助于降低發熱癥狀。
一項研究指出,及時、正確的藥物治療和合理的物理降溫可以有效縮短病程,減輕癥狀[2]。此外,對于青少年來說,家長應特別注意居家護理及合理飲食,以幫助其更快康復。
預防措施:未雨綢繆,從生活細節入手
預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以從多個生活細節入手。首先,應注意個人衛生,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避免用不干凈的手觸摸口鼻。其次,應適時增減衣物,避免受涼;定期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外出時,盡量佩戴口罩,減少去人多密集的場所。
飲食方面,均衡的營養和豐富的維生素攝入有助于增強體質,抵抗疾病。日常要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增強抵抗力。此外,及時接種疫苗,如流感疫苗,可以顯著降低患病風險[3]。在青少年中,家長和教師應關注其生活習慣,幫助他們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綜上所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雖普遍但不可小視。通過科學規范的治療和有效的預防措施,可以大大降低其對青少年的影響。我們呼吁,家長應時刻關注孩子的健康狀況,出現疑似癥狀應及時就診,以避免病情加重,爭取早日康復。
引用文獻
Wang Q, Zhang G, Han W. The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recurrent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adolescents: A multicenter study. Journal of Pediatric Research. 2018;8(3):123-130.
Johnson B, Smith K, Brown L. Evaluating the efficacy of symptomatic treatment in viral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s. Clinical Respiratory Journal. 2017;11(5):785-792.
Chen YL, Li J, Zhou M. The impact of influenza vaccination on respiratory infections among adolescents: A cohort study. Vaccine. 2019;37(4):624-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