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氣管炎:咳嗽老不好?這些關鍵知識要趁早了解
01 什么是慢性支氣管炎?
有些人坐地鐵時偶爾咳嗽兩聲,大家都沒放在心上。但如果身邊有人,一到春秋冬季就反復咳嗽,還經常有痰,可能就要小心慢性支氣管炎了。這不是單純的感冒,而是支氣管黏膜常年發炎,像家門口的道路一直有工人在施工,時不時就不暢通。
簡單來說,慢性支氣管炎是一種氣道長期、反復發炎的病,和普通的咳嗽、感冒屬于兩回事。普通感冒一般持續幾天或十天就好了,而慢性支氣管炎的咳嗽則會“賴著不走”,周期久,癥狀反復。
這種炎癥,會讓呼吸道變得敏感、黏液分泌增加,容易誘發其他感染,還可能逐漸影響到肺功能,拖著不治非常影響生活。我國40歲以上人群的慢支患病率已達8.2%,隨著年齡增長發病率更高。
02 哪些癥狀持續3個月要警惕?
- 咳嗽:一開始只是早上偶爾幾聲,后來發展為全天都有,冷熱刺激容易加重。
- 咳痰:多見白色或淡黃色,可多可少,部分人早晨最多。
- 氣喘:運動或爬樓梯易喘,嚴重時連穿衣都覺得累。
「每年發病持續3個月,連續兩年」。不到這個時間長度,通常還不算慢性支氣管炎。
有位65歲的男性,近幾年一到秋冬必咳,白天晚上都斷斷續續出痰,醫生根據上述標準確診為慢性支氣管炎——提醒我們,長期的咳與痰,不要當作“上歲數的常態”忽略了。
03 為什么你的支氣管容易發炎?
很多人以為這病全靠天生,其實環境影響很大。發病原因多,但最常見的主要有三類:
風險因素 | 影響機制及常見場景 |
---|---|
吸煙或接觸二手煙 | 煙霧中的有害物質反復刺激氣道,損傷支氣管表面的纖毛(氣道的“清潔工”), 導致黏液堆積、細菌易繁殖。吸煙者發病率是非吸煙者的2-4倍。 |
空氣污染 | 長期暴露在PM2.5、尾氣或工地揚塵中,會加重支氣管壁的慢性損傷。 城市主干道、工業區常見人群高發。 |
職業性粉塵 | 車間、礦井等崗位接觸粉塵或化學物質,氣道防御能力下降,慢性炎癥更易反復。 有研究顯示,相關職業人群慢支風險更高。 |
年齡增長也會讓支氣管自身修復功能變弱,因此50歲以上人群更要留意氣道的“小麻煩”。部分人遺傳對炎癥刺激更敏感,這也是易感的原因之一。
04 確診慢性支氣管炎要做哪些檢查?
不少人說起做檢查就犯怵,其實慢支確診用的檢測方法都比較簡單,沒什么痛苦,關鍵是幫助判斷炎癥和氣道損傷情況。
- 肺功能檢查:通過吹氣判斷通氣受限程度,是區分嚴重程度的金標準。
- 胸部X光或CT:排查肺部是否有感染、腫瘤等其它問題。
- 痰液檢查:查一查炎癥類型和是否合并感染。
一位52歲女士因反復咳痰、氣短來到醫院,經過肺功能檢測發現通氣有限,較早識別了慢支,避免了進一步發展成更嚴重的肺部問題。所以,疑似癥狀出現時,主動配合醫生安排相關檢查,是判斷病情和后續治療的前提。
05 治療不止止咳那么簡單
有人問,吃點止咳藥是不是就能管用?實際上,慢性支氣管炎表現多樣,單靠止咳治標不治本。綜合管理比單一吃藥更為有效。
方案組成 | 具體內容 |
---|---|
藥物治療 | 包括支氣管擴張劑(緩解氣道痙攣,可吸入或口服)、糖皮質激素(抑制炎癥,用于中重癥)。 |
氧氣輔助 | 對中重度、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定期吸氧有助于改善缺氧和疲勞。 |
肺康復訓練 | 個性化的呼吸操、功能訓練,逐步提升體能與舒適感。 |
日常復診遵循醫囑調整方案,別私自加減藥物。積極溝通,能幫助醫生判斷病情變化,不走彎路。
06 每天5分鐘呼吸訓練和生活調整法
- 腹式呼吸法
- 躺下或坐著,把手放在腹部,慢慢用鼻子吸氣,感受肚子鼓起來,再緩緩從口呼氣;每次5分鐘。
- 縮唇呼吸法
- 吸氣后微微閉起嘴唇,像吹蠟燭一樣慢慢呼出氣體,有助于延長呼氣時間,減輕氣短。
- 戒煙:通過減少煙草攝入,降低氣道反復損傷風險。
- 接種疫苗:如流感和肺炎疫苗,降低感染機會。
- 空氣凈化器:臥室、客廳放置,能減少吸入污染物。
- 多喝水:幫助稀釋痰液,使咳痰更順暢。
- 增加蔬果攝入:如胡蘿卜、西蘭花、蘋果;這些食物含有抗氧化物質,對維護呼吸道粘膜有益。
推薦食物 | 有益理由 | 日常建議 |
---|---|---|
綠葉蔬菜 | 富含維生素C和葉綠素,有助于氣道黏膜修復 | 每餐配一盤綠葉菜,炒、蒸、涼拌都可 |
新鮮水果 | 抗氧化,有助于減緩氣道老化 | 每天1-2種水果,蘋果、橙子是不錯的選擇 |
燕麥、糙米 | 豐富的膳食纖維,改善腸道健康 | 主食可部分替換為粗糧 |
寫在最后
很多朋友常說,“年紀大了難免咳幾聲”,但長時間反復的咳嗽、咳痰可不是小問題。慢性支氣管炎像是生活中的一個小麻煩,拖著不管會影響每一天的呼吸質量。留意環境、做好鍛煉管理,遇到持續的癥狀主動檢查,才能真正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