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大量吐血或黑便,急診抵達醫院后,醫生首先會給你量血壓、做抽血檢查。其中,血常規能幫忙估算失血量,凝血功能有助于分析之后的治療方案。等病情稍穩定,第一時間安排胃鏡檢查(有時稱消化內鏡)——用纖細的導管“巡視”消化道,找準出血點。這對后續是否需要內鏡止血處理起到決定作用。
目前,上消化道出血的主流治療分為藥物+內鏡操作。輕型出血,多數先用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抑制胃酸、保護胃黏膜。有明顯出血點者,內鏡下鈦夾夾閉或局部注射止血劑,能像“修補匠”一樣直接夾住或封堵出血口,大大減少再出血。
如果上述措施無效,介入手術可進一步封堵供血動脈。靜脈曲張的病人,還常用“套扎”或“硬化劑注射”收縮血管,阻斷血流。整個過程創傷小、恢復快,大多幾天后就能下床活動。
治療方式 | 適用情況 | 優勢 |
---|---|---|
藥物止血 | 輕中度出血或等待手術前 | 安全、便于實施 |
內鏡操作(鈦夾/注射) | 明確出血點 | 微創,止血快速 |
介入手術 | 常規治療無效/大出血 | 有效控制頑固病例 |
護理要點 | 建議頻率 | 目標 |
---|---|---|
復查胃鏡 | 1-2月后 | 監測潰瘍變化 |
觀察大便顏色 | 每天關注 | 預防早期復發 |
規律服藥 | 按醫囑 | 鞏固療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