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疾病在老年人群中十分常見,特別是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據統計,許多老年患者因各種消化道癥狀而輾轉于醫院之間。咽喉炎、食管癌、慢性萎縮性胃炎等疾病嚴重影響了他們的生活質量。那么,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三種疾病,以及如何預防和治療。
食管癌:老年人特別要警惕
食管癌是指發生在食管上皮的惡性腫瘤。根據全球癌癥數據統計,每年約有50萬新發食管癌病例,其中老年人群是高發人群之一。食管癌可表現為吞咽困難、胸骨后疼痛、體重下降等癥狀。上消化道內鏡檢查常用于其診斷,它可以明確病變的位置和性質。雖然食管癌的早期癥狀不明顯,但它的危害性極大,若不及時發現和治療,預后較差。
根據研究表明,食管癌的主要危險因素包含長期吸煙、飲酒、不健康飲食習慣以及胃酸反流等。內鏡檢查可以通過直接觀察食管黏膜,發現早期病變,提高治愈率。若通過上消化道內鏡觀察到食管粘膜粗糙不平、色澤發紅,甚至有新生物生長等異常表現,不容忽視,需要進一步的病理學檢查確診。
慢性萎縮性胃炎:常見但是不可忽視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胃病,特別在老年人中更為多見。其病理表現為胃黏膜的長期炎癥,逐漸導致胃腺體的減少或消失,并伴有腸化生或上皮增生。此病主要表現為上腹部不適、胃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通過內鏡檢查可以看到胃黏膜變薄、發紅、花斑樣改變等癥狀。
文學研究表明,幽門螺桿菌(HP)感染是導致慢性萎縮性胃炎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據研究表明,約60%-80%的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伴有HP感染。長期進食不健康飲食、吸煙、飲酒等也是誘發因素。慢性萎縮性胃炎如不重視,易發展成胃癌。
賁門糜爛:早期發現,定期隨訪
賁門糜爛是指位于賁門部位的胃黏膜發生了糜爛,表現為局部的充血、紅腫甚至破潰。通常與胃酸反流、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NSAIDs)、幽門螺桿菌感染等有關。在內鏡下可以看到賁門口處有明顯的紅色糜爛灶。
盡管賁門糜爛的癥狀較輕微,但若沒有及時發現和治療,可能發展為更嚴重的疾病。研究指出,賁門糜爛與巴瑞特食管(Barrett's esophagus)密切相關,這是一種食管黏膜的病變狀態,進而增加了食管腺癌的風險。因此,定期的胃鏡隨訪是非常重要的,能夠及時監測病情進展。
多學科治療:個性化方案的關鍵
針對食管癌,常見的治療方式包括手術切除、放療、化療以及靶向藥物治療。手術是治療食管癌的主要方法,但意味著高風險,特別是對老年患者。因此,術前要充分評估患者的身體狀況,制定個性化的手術方案。近年來,微創手術技術的進步明顯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和效果。
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治療主要包括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以及使用胃黏膜保護劑和抑酸劑。根據研究表明,根除幽門螺桿菌可以顯著降低胃癌的發病風險。因此,早期檢測和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非常重要。
賁門糜爛的治療則主要針對其病因進行干預,包括使用抗酸藥、改變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關于抗酸藥的使用,研究表明質子泵抑制劑(PPI)是一線治療藥物,對緩解癥狀和促進黏膜修復效果顯著。
預防措施:細節決定健康
預防消化道疾病不僅要關注飲食和生活習慣,還需要定期體檢和保持良好的心態。對于老年人來說,戒煙限酒、避免長期服用對胃有刺激性的藥物、保持合理的飲食結構是保護胃腸道健康的重要措施。此外,建議家庭成員多關注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及時陪同就診。
高危人群如有胃癌家族史、長期吸煙飲酒者,應該定期進行胃鏡檢查,以便早期發現病變。對于已經確診有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患者,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是預防胃癌的重要措施,必要時可需行病理活檢。
早診早治,積極面對疾病
消化道疾病雖然常見,但通過科學的預防和治療手段,可以有效降低其對健康的損害。老年患者需要定期進行體檢,特殊情況下如出現消化不良、胃疼癥狀加重等,要及時就醫。家庭成員需給予更多關心和支持,積極陪同患者就診。
現代醫學技術不斷進步,多種新型藥物和治療方法的應用,讓消化道疾病的治療效果有了顯著提升。包括新型抗癌藥物、微創手術技術以及個性化治療方案的開發,都是未來治療的亮點。
最后,心態調整至關重要?;疾∑陂g的心理壓力常常影響治療效果,因此患者需要學會調節心態,樹立信心。家屬更要多給予陪伴和理解,共同面對疾病挑戰。
引用文獻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Jemal A, Siegel R, Ward E, Hao Y, Xu J, Murray T, et al. CA Cancer J Clin. 2020.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to prevent gastric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Ford AC, Forman D, Hunt RH, Yuan Y, Moayyedi P. The Lancet Oncology. 2014.
Barrett’s Esophagus: Prevalence and Incidence Estimates from Population-Based Studies. Ronkainen J, Aro P, Storskrubb T, Johansson SE, Lind T, Bolinder G, et al. Am J Gastroenterol. 2005.
The role of proton pump inhibitors in th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Kahrilas PJ, Shaheen NJ, Vaezi MF. Expert Rev Clin Pharmacol.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