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33歲男性患者在消化內科就診并接受胃鏡檢查后發現,存在多項消化道問題,包括反流性食管炎(B級)、慢性非萎縮性胃炎以及十二指腸炎。本文將詳細解釋這些疾病的原因、可能引起的危害,列出相應的治療方案,并給出預防建議。
胃鏡檢查報告顯示,患者食管處齒狀線粘膜片狀充血、糜爛,賁門松弛,胃底和胃體粘膜光滑,胃竇處出現紅斑樣改變,幽門開閉良好,十二指腸球部粘膜片狀充血、糜爛,而降部未見異常。這些異常均指向慢性胃腸疾病的問題。
反流性食管炎、慢性非萎縮性胃炎及十二指腸炎的可能原因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胃酸反流進入食管所引起的慢性炎癥。齒狀線處粘膜片狀充血、糜爛提示可能存在胃酸長期反流的情況。賁門的松弛使得胃酸更易反流上食管,導致反流性食管炎。
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的形成多數與幽門螺桿菌感染、有害因素刺激(如酒精、煙草、辛辣食物)及長時間使用某些藥物(如非甾體抗炎藥)相關。胃竇紅斑樣改變可能是上述因素導致胃粘膜反復損傷和炎癥所致。
十二指腸炎通常由胃酸過多和胃內容物反流至十二指腸造成。球部粘膜片狀充血、糜爛表示該區域長期暴露于這些具有刺激性的內容物,造成炎癥。
這些疾病的危害及影響
反流性食管炎若不及時治療,長期胃酸反流可以導致食管狹窄、潰瘍,甚至是癌變風險的增加,特別是巴瑞特食管的形成,這是一種食管遠端的異生性變化,有潛在的惡性變風險。
慢性非萎縮性胃炎如不被控制,可能導致一系列并發癥,如胃潰瘍、胃出血,嚴重時可能導致貧血、體重減輕以及最嚴重的胃癌。尤其是長期未經治療的幽門螺桿菌感染,有較高的致癌風險。
十二指腸炎在長期炎癥刺激下可能發展為潰瘍,進一步導致出血、穿孔等嚴重并發癥。這些情況未經及時診治,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健康。
治療方案概述
對于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療,通常包括生活方式改良(如抬高床頭,避免飲酒和攝入巧克力、咖啡)、藥物治療(如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以及必要時的手術治療。藥物治療包括質子泵抑制劑和H2受體拮抗劑。
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的治療重點在于去除病因,主要為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抗生素治療、高效PPI治療以減少胃酸分泌,以及避免有害因素(如煙酒和辛辣食物)。規律進食,減少饑餓感和過飽感,避免食用對胃有刺激作用的食物如煙酒、辛辣、過酸、過甜食物也是重要的預防措施。
十二指腸炎的治療則類似于上述兩種疾病,需使用減少胃酸分泌的藥物和保護胃黏膜的藥物,結合針對病因的治療。如果由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與胃炎的治療方案類似,應進行抗生素治療。
疾病的預防建議
反流性食管炎的預防包含調整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建議高危人群(如日常壓力大、飲食不規律、長期吸煙酗酒者)減少攝入高脂、高酸、高辛辣食物,避免暴飲暴食,規律飲食。建議飯后不立即躺臥,抬高床頭以減少胃酸反流。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及早發現和治療潛在問題。
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的預防應著重于改良生活習慣,避免食物中的有害刺激,比如辛辣、油膩、過冷或過熱的食物。戒煙限酒,注意飲食衛生,避免幽門螺桿菌感染??梢远喑砸恍ξ葛つび斜Wo作用的食物,如牛奶、粥類,同時還是到正規醫療機構就醫,防止自我診斷和自我治療。
十二指腸炎的預防重點在于飲食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規律作息,避免過度疲勞和精神緊張。對于有胃酸過多情況的人,應及時就醫,采取適當的藥物治療。另外,建議每年進行一次消化道健康檢查,以便早期發現和干預潛在問題。
文章中我們強調了反流性食管炎、慢性非萎縮性胃炎及十二指腸炎的危害、治療及預防措施,希望能引起讀者對這些常見消化道疾病的重視。無論在哪種情況下,發現癥狀應及時就醫,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才能有效地管理和控制病情。
胃腸健康關乎整體健康,請讀者們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對自己的健康負責。
引用文獻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Pathophysiolog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he Lancet》 2018.Michael F. Vaezi, Peter J. Kahrilas, Neil J. Freedberg
Manage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the Maastricht V/Florence Consensus Report 《Gut》 Peter Malfertheiner, Francis Megraud, Colm A. O'Morain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Small Bowel Crohn's Disease with Obstructive Symptoms 《Digestive Diseases and Sciences》 Hans Herfarth, David T. Rub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