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右下痛別硬扛!急性闌尾炎的6個救命知識
01 急性闌尾炎到底是什么?為什么一發作就讓人難以忍受?
很多人知道“闌尾是個小東西”,但真到自己或身邊的人右下腹一陣劇痛,才發現“小器官”也能鬧出大麻煩。
闌尾就像長在大腸起點的一根“小尾巴”,平時安安靜靜,感覺沒存在感。但醫學生都知道,這根“尾巴”位置特殊,一旦發生堵塞或感染,里面就容易積聚膿液,壓力越來越大,發炎以后短時間內肚子就能疼得受不了。
闌尾炎早期的痛感也許并不劇烈,但炎癥不斷發展時,很快“升級”為明顯的腹痛,如果炎癥沒被及時控制,可能很快穿孔,引發致命的腹膜炎。這種進展速度也是急性闌尾炎被稱為“急腹癥”的原因之一。
小提示:類似一樣默默無聞但關鍵時刻出問題的小裝置,闌尾往往只有在“罷工”時才被關注。
02 這些“警報”一響,別再拖了!
- 1. 轉移性右下腹痛:最常見的信號是肚臍附近的脹痛,幾小時后轉到右下腹,這種變換位置的疼痛很典型。
- 2. 持續加重的陣痛:最初疼痛不一定劇烈,但會越來越明顯,休息也緩解不了。
- 3. 惡心、嘔吐:部分人還會反胃、嘔吐,伴有食欲減退。
- 4. 發熱:低熱甚至發展到38℃以上。
特殊人群 | 常見表現 |
---|---|
兒童 | 未必有轉移性腹痛,常表現為長時間不哭的腹部脹氣,易被誤診。 |
孕婦 | 疼痛位置偏右上腹,發熱和消化道癥狀更明顯。 |
小心:如果出現持續性右下腹痛+逐漸加重,尤其是孕婦或小孩子表現不典型,更要及早去醫院查明原因。
03 到底為何會得闌尾炎?吃辣椒真有關系嗎?
其實,闌尾炎說穿了就是闌尾堵住以后,細菌在里面“安營扎寨”導致發炎。下面幾個原因較為常見:
- 糞石堵塞: 兒童和青壯年常見,便便太干,掉進闌尾口堵住出口,最容易誘發發炎。
- 淋巴組織增生: 青少年成長階段,腸道內淋巴組織活躍,如果分泌多了也會造成堵塞。
- 腸道寄生蟲: 某些情況下,蛔蟲等進入闌尾也可能堵塞,雖罕見但不能完全排除。
至于老一輩說的“吃辣椒會得闌尾炎”,目前沒有直接證據。影響更大的是飲食纖維太少、長期便秘。
有研究顯示,高纖維飲食人群闌尾炎發病率更低(Andersson RE, 2007)。
年齡本身也有影響:兒童和青少年發病率更高,中老年人雖發病少但穿孔危險反而更高。
家族史只是輕微因素,并非決定性。 提醒:闌尾炎成因復雜,有些情況確實很難預料,但大多數還是與闌尾腔的阻塞有關,飲食結構、腸道健康都起到一定作用。
04 檢查流程全解——真有那么可怕嗎?
到醫院后,醫生并不是立刻安排手術,而是先細致做一系列檢查:
Tips: 檢查并不可怕,及時配合能讓診斷更準確。
- 體格檢查: 醫生會按一按肚子,感覺是否有壓痛點、反跳痛(按下再松開時疼得更厲害),也會看有沒有腹肌緊張。這個過程稍有不適,不過持續時間短。
- 血常規: 小小的針管,抽點血查白細胞計數。炎癥時通常升高。
- B超或CT: 多數醫院首選腹部超聲,沒有痛感。若超聲結果不清,再選用CT。CT對診斷闌尾炎的準確率很高,只是需要短暫憋氣配合一下。至于孕婦,醫生會考慮MRI,這對胎兒安全。
- 特殊檢查: 女生如果疑似婦科病變,醫生會建議進一步檢查來區分。兒科醫生常同時查小便,以排除泌尿疾病。
別擔心:現在的檢查過程基本無需"忍痛"。準確判斷再安排下一步處置方案才是關鍵。
05 闌尾炎治愈只能靠手術嗎?微創、開腹、用藥各有何不同?
方式 | 優點 | 局限 |
---|---|---|
腹腔鏡微創 | 創口小,疼痛輕,恢復快 | 部分黏連、穿孔較大不適用 |
開腹切除 | 操作直觀,適合復雜情況 | 切口較大,恢復慢 |
抗生素保守 | 對單純、早期患者可選 | 有復發風險,不能用于穿孔/膿腫 |
重要提醒:如果闌尾已經穿孔(比如腹部劇烈壓痛+發高燒+全身不適),保守治療無法挽回,要立即手術,延誤后果嚴重。
- 年輕、病情輕或有禁忌癥者可先選抗生素,密切復查。
- 病情進展快、明確或合并膿腫穿孔時,手術才是唯一選擇。
06 切了闌尾后,恢復慢點還正常嗎?吃和動有講究!
做完闌尾手術,想要身體快點恢復,需要按時護理、合理吃飯、科學活動,不可心急。
時間 | 飲食建議 | 日?;顒?/th> | 切口護理 |
---|---|---|---|
術后6小時 | 暫時禁飲水禁食 | 嘗試床上翻身、做深呼吸 | 勿沾水,觀察滲血情況 |
術后24小時 | 逐步少量飲清水,可開始無渣流食 | 可以坐起,床邊活動 | 切口敷料常規更換 |
術后3天 | 過渡到半流質或軟食,如米粥、蛋羹 | 短距離下床,輕微步行 | 如無感染滲出,可適當露切口透氣 |
術后7天 | 逐步恢復正常飯菜,但不建議油膩重口 | 加大日?;顒恿?/td> | 如切口愈合好,可停用敷料 |
07 手術后有哪些狀況要警惕?這些變化別逞強!
- 切口發紅、滲液:正常切口應漸漸干燥,若一段時間后紅腫、流膿要及時評估。
- 持續腹痛、高熱不退:術后一周內仍持續腹痛,體溫不降有并發感染風險。
- 腹脹不排氣、不排便:極少見,但如伴有腹脹且排氣排便完全沒有,應警惕腸粘連。
- 下肢腫脹、呼吸困難:少數人長時間不下床,可能引發下肢靜脈血栓。
這說明,只要發現異常不要逞強,及時找醫生復診,后果才能降到最低。
參考文獻
- Andersson RE. (2007). The natural history and traditional management of appendicitis revisited: spontaneous resolution and predominance of preoperative antibiotic treatment for uncomplicated cases. World Journal of Surgery, 31(1), 86-92.
- Sartelli, M., et al. (2016). 2016 WSES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appendicitis. 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Surgery, 11, 34.
- Humes, D. J., & Simpson, J. (2006). Acute appendicitis. BMJ, 333(7567), 530-534.
- Di Saverio, S., et al. (2020).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appendicitis: 2020 update of the WSES Jerusalem guidelines. 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Surgery, 15(1), 27.